人力资源经济学结课论文-我国推迟退休年龄的利弊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力资源经济学 课程
论文(报告、案例分析)
院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题目:我国推迟退休年龄的利弊分析
提交论文(报告)时间:年月日
我国推迟退休年龄的利弊分析
专业 学生 学号
我国传统退休制度概述
我国现行退休政策源于20世纪50年代。1951年政务院颁发的《劳动保险条例》中规定:男职工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职工为50周岁。1955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中把女干部的退休年龄提高到55周岁。后来,又对某些特殊情况做了规定:连续工龄满10年可以退休,高级知识分子中的少数高级专家可延长5-10年退休。个别行业或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可延长退休年龄,因此退休年龄各不相同。
半个世纪过去了,经济、社会已得到飞跃发展,人口的老龄化也日益凸现严重。当前,国际人口组织和欧美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口学者,把65岁作为人口老龄化的起始年龄,把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作为衡量老年型国家或地区的标准。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0岁-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老少比、年龄中位数这四项分别为8.51%、20.34%、41.84%、35.4,均符合步入老年型国家的国际标准,但退休制度的改革却迟迟未迈出脚步。
二、我国现有退休制度与人口老龄化
(一)退休年龄偏低,人口预期寿命提高
50多年来,我国的人口平均寿命已从50年代的50岁左右,上升到2000年的70岁。偏低的法定退休年龄和提高的人口预期寿命之间就存在较大反差。目前的养老保险测算假定的领取年限仅为10年,而超过10年部分的养老金从何而来?
女性的平均寿命一般都超过男性,1990年平均寿命男66.84岁、女70.47岁,2000年平均寿命男69.63岁、女73.33岁。女性的平均寿命至少高于男性3岁。男性相对女性的高退休年龄和其相对于女性的低预期寿命,会影响到女性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低于男性,造成新的男女不平等,有违社会保障公平正义的原则。
(二)退休年龄的统一,地区老龄化差异
各地区的退休年龄规定是统一的,均为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男60、女50/55。步入人口老龄化和老龄化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的自西向东呈“阶梯式”分布格局:西部边远省区步入老龄化时间较晚,达到的程度较低;中部次之;东南沿海率先进入,20年代左右即可达到严重阶段。如:2003年65岁以上人口居首位的地区为江苏,占其总人口的比例为11.34%,居末位的地区为西藏,占其总人口的比例为6.07%;老年人口抚养比第一位是上海,为21.88%,最后一位是新疆,为7.78%,全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平均为11.96%。
三、延迟退休,是养老良方还是就业毒药?
针对延迟退休的制度方案众说纷纭,其中无论支持反对,都有一套自己的说法:
是否可以减轻养老保险金负担?
1.支持:延长退休并非现在就开始执行,何必一味反对
有网站统计,近九成网友反对延长退休年龄。但是,延长退休年龄并非现在就开始执行,只是酝酿条件成熟时采取‘小步渐进’的方式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到2030年才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那个时候,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就业形势会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又何必一味反对延长退休年龄呢? 在人口老龄化的环境下,适当延长退休年龄有助于缓解养老压力。《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说,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比例达11%。并以年均3%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预计将达2.48亿。不少达到退休年龄的人感觉退休以后生活不够充实,“闲不住”,希望能够再多干几年,体现自己的价值;延长退休年龄,有助于提高这批人的自助自立能力和生活水平,从而解决老龄化社会被抚养人口比重增大的问题,减轻社会负担,也值得考虑。
2.反对:65岁退休能解决养老保险问题吗?
先来说说大家乐不乐意“65岁退休”,这规定也许会让不少事业单位的职工喜极而泣——工作轻省、收入稳定、只要不退休回回涨工资都拉不下你,这份工作谁不愿意做下去?而工厂企业的职工多半会觉着这是晴天霹雳——工作好像突击,收入全靠效益,一有风吹草动,车间里上班的人拿的工资比退休的人还低,这种强度、这种“倒挂”的情形,谁会愿意做一颗要顶40年的螺丝钉?而最后,那些已经因为企业“不行”而下岗、内退、歇在家里月月自己缴养老金指望熬到退休年限领退休金的职工,心里怕是一下子冷得不行——至少还要多挨10年才能开始领退休金,这日子还要不要过下去?
再来看看单位的职工同不同意。有一个词,“返聘”,那些管理岗位、科研岗位、技术岗位上退下来的人不难通过“返聘”再工作下去,而单位用一个“返聘”人员的支出往往比用一个正式职工要低,可以说完全没必要通过“晚退”来把需要的人留在手里。而对那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