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三七毒理学研究进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毒理学》课程论文
院 系 :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 业:
生物工程
年级(班级):
1102班
姓 名:
宋晓丹
学 号:
1112024051
授课教师:
完成日期:
三七的化学成分及毒理学研究进展
摘要:三七为常用中药,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始载于《本草纲目》 ,在我国已有 400 多年的栽培历史,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还能抗炎、保肝、抗肿瘤、镇痛等。三七复杂的化学成分是其良好功效的基础,目前已从三七中发现了百余种化合物,本文根据化学成分综述了三七有效成分的药理学研究进展以及其在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抗衰老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各类化合物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三七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三七; 有效成分; 毒理学; 作用机制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 panax notoginseng( Burk.) F. H. Chen的干燥根,又名田七、滇三七、参三七、血参、田三七等,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主产于广西、云南,四川、广东、湖南等地亦有少量引种。其根、茎、叶、花均可入药,是复方丹参滴丸、云南白药、片仔癀、复方三七口服液等常见中药制剂的主要成分之一,目前以三七为配方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目录》的制剂达 20 余种。作为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三七生物学特性方面的研究也已十分详实。本品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胃、心、大肠经,具有止血散瘀、消肿定痛的功效,主治吐血、咳血、尿血、便血、血痢、崩漏、产后出血、外伤出血、跌仆损伤、胸痹心痛、脘胁久痛、瘕积块、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疮疡肿痛。与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十分广泛,包括止血、抗血栓、促进造血、扩血管、降血压、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保肝、抗肿瘤、镇痛等。 其中含有大量的总皂贰。已经证明三七能扩张冠脉;具有止血作用;促进蛋白质合成:抗病毒、皮肤真菌等药理作用。近年来,每年有关三七的文献报道在 700 篇左右,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七中化学成分的分离提取和药效药理方面。三七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代谢、免疫调节系统等的影响近年来,有关三七的药理学研究报道较多为此,本文试作初步归纳。现就三七有效成分的药理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有效成分
三七的主要成分为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类、三萜皂苷以及三萜类寡糖苷,还含有三七素、β-谷甾醇、β-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三七糖苷等。此外,三七根含有多种挥发油,主要有α 和γ -依兰油烯、香附子烯、丁香烯等烯类,棕榈酸甲酯等酯类,辛酸、乙酸等酸类,3-壬烯-2-酮等酮类和多种烷类。
2 三七的毒理学研究
给大鼠三七总皂苷(PNS)后,可提高最大失血量,促进血压恢复,增强机体对失血的耐受性。其机理在于保护失血性休克代偿期的心肌收缩性能,改善心输出量及心脏的泵血功能,并能阻止外围血管总阻力增高,减轻心脏泵血阻力及休克时心脏左心室后负荷。提示PNS对失血性休克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2.1 毒性作用研究
关于中药三七毒性研究的资料很少,但PNS由于在临床治疗中普遍使用,有少数关于其毒性作用的研究。
2.1.1 细胞毒性作用
在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1.6 mg/mlPNS,可观察到细胞收缩,漂浮死亡(当剂量增加到3.2 mg/ml 时细胞大量崩解死亡.(原代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 ,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PNS,用MTT(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 比色法观察到PNS浓度大于0.8 mg/ml时对大鼠MC有细胞毒性作用。
2.1.2 对肝脏、肾脏的毒性作用
PNS 以50、150 和 450mg/kg?BW,每 日 为 大 鼠 肌 肉 注 射,连 续 给 药28d。高剂量组在注射的第3天,出现动物的死亡。实验结束时,存活动物处观察: 病理切片高剂量组可以观察到肝窦扩张,肝细胞灶状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 肾小管上皮细胞弥漫性水样变性和坏死,胞浆疏松,坏死上皮细胞脱落。中、低剂量组肝脏可见散在空泡变性,偶有肝细胞坏死; 肾脏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肾小管上皮细胞灶性水样变形,炎性细胞碎片堆积。
2.1.3 其他
以大于150 mg/kg?BW 的剂量大鼠股静脉注射 PNS,观察到大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心室收缩压降低,心室压变化速率降低。在临床注射PNS时,剂量过大会发生溶血,但口服不具有溶血毒性。三七素是三七止血作用的活性成分,动物实验表明: 三七素具有神经毒性。
2.2 安全性评价
对于三七的安全性评价研究资料多来源于中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