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无功补偿在农村电网应用.doc

发布:2018-09-06约3.71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无功补偿在农村电网应用   摘要:本文论述了农村电网中应用无功补偿,使无功就地平衡,减少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有效地减少配电系统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的电能损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无功补偿作用;补偿方式;补偿容量确定   引言   在供用电系统中有许多运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电气设备,如变压器、电动机等,这些电器设备在运行中不仅消耗有功功率,而且需要一定数量的无功功率来用于电路内电场与磁场的交换,无功电源和有功电源一样,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和供电安全所不可缺少的。农村电网的负荷大多数是电感性负荷。这些电感性设备吸收的无功功率如果不采取其他措施予以补偿,这些无功功率将由电力系统中发电厂的发电机供给,无功的输出势必造成电能损耗和电压损失,而且限制了输供电设备的送电能力。尤其是对电源不足的电力系统还会因为有功不足造成频率降低,影响供电质量。所以,必须要解决电网无功电源容量不足的问题,切实提高功率因数。   2无功补偿的作用   2.1提高电压质量   供配电线路的电压损失公式为:   ΔU =(PR + QX)/ Ue(1)   无功功率Q 减少,电压损失也相应减少。式(1)中P,Q 分别为有功、无功功率;R,X 分别为线路的电阻、电抗;Ue为额定电压。   2.2 减少功率损耗   无功功率既影响配电系统的电压质量,也限制了线路、配变的供电容量,更是增加了配电系统的供电线损。   在配电网中,线路或变压器的功率损耗   ΔP = I2 R = RS2/ U2 = RP2/(UcosΦ)2(2)   式(2)中R 为网络等效电阻;P 为有功功率;S 为视在功率;U 为运行电压;cosΦ为功率因数。   假定功率因数从cosΦ1 提高到cosΦ2,则功率损耗可降低,降低幅度为ΔP = 1 -(cosΦ1/ cosΦ2)2。设功率因数为1 时,铜损即功率损耗为ΔP,那么对应于同一有功功率,各种功率因数下的铜损与功率因数为1 时的铜损的百分比。   2.3 提高输变电设备的供电能力:补偿谐波电流,降低谐波电流对电网的污染;补偿不受电网频率影响,不易与电网阻抗发生谐振,过载能力强。   2.4 提高发电机的有功功率输出   2.5 减少用户的电费支出《功???因数调整电费办法》明确规定:对功率因数达不到《供用电规则》所要求的功率因数值的用户,按规定扣罚电费,反之,奖励电费。对于容量大的用户通过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便可减少功率因数电费,减少电费支出。   3无功补偿的方式   3.1 高压电容无功补偿   对提高总回路功率因数的效果最为显著。根据C = P(tgΦ1 - tgΦ2)/(ωU2),在功率P、频率ω相同的条件下,电压U 较高时,就可以用较小的电容量C,较大幅度的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但对企业节电效果不如低压供网和用电设备的直接补偿。   3.2 低压集中电容无功补偿   集中补偿分为固定容量补偿和自动补偿,均可最大限度的挖掘变压器的容量潜力,增大负载能力。根据P = S?cosΦ当功率因数cosΦ= 1 时,有功功率P 等于变压器的视在功率S,而一般自然功率因数在0.6~0.7之间,如不进行补偿,供电变压器的效率就很难提高,例:1 000 kVA的变压器仅能带600kW~700kW的有效功率。特别是自动补偿,功率因数可控制到0.95~0.98,其增容效果更为显著,电容器的充、放电功能,可以有效的稳定电压,提高供电质量。   3.3 无功功率就地补偿   在低压网络,电容器直接连接到电动机等感性负载用电设备上,电容器随电动机同时投入或同时退出,使得电动机消耗的无功功率得到彻底补偿,从而使得装设点以上的配电线路的无功功率减少,从而相应减少了线路和变压器的有功损耗,所以电容就地补偿,节电效果最好,投资也小。特别是能够有效抑制设备瞬间出现的电流波动冲击电网。   3.4 低压分散无功补偿   在变压器低压侧的输电线路中,分散进行电容器固定容量的补偿,克服了集中固定补偿中容量较大时的涌流过大等问题,并能有效的增大配电线网的供电能力,节电效果较好。其优点是在低负荷时,可以相应停运数组,以防过补。投资较为经济,其缺点是需要人工频繁投、切。在投、切不及时或投、切容量不合适时,也易造成过补或欠补现象。   4无功补偿在农村电网中的应用   在配电系统中,用电类别可分为由专用变压器供电的客户与由0.4 kV 线路供电的客户,为达到最佳的降低损耗的效果,其无功补偿的选择应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采取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以分散补偿为主;由低压到高压、高低压相结合、以低压补偿为主;调压与降损相结合,以降损为主。   4.1低压补偿   就1台变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