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三基 口腔+自测题+答案.doc

发布:2017-01-14约2.66万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11口腔学 1.简述髓腔解剖特点对牙髓炎的意义。 髓腔位于牙齿内层,周围被矿化高的牙本质包围,通过窄小的根尖孔与根尖周围组织相连。牙髓发炎时血管扩张,渗出液聚集,通过狭小的根尖孔引流不畅,供血不良,造成牙髓营养障碍,导致全牙髓坏死。炎症封闭在无弹性的硬质腔中,致髓腔压力增高压迫神经,可产生剧烈疼痛。一旦穿通髓腔,使渗出物引流,髓腔压力下降,疼痛即骤然缓解,这也是治疗急性牙髓炎时开髓减压的解剖依据。 2.试述修复性牙本质的定义。 修复性牙本质又称反应性牙本质。当牙本质因磨损、酸蚀、龋病等而暴露时,则造牙本质细胞受到程度不等的损伤。受损伤的造牙本质细胞部分发生变性,部分细胞可继续形成牙本质。发生变性的细胞也可由牙髓深层的未分化细胞向该处取代之,在受损处相对的髓腔壁上形成牙本质以保护牙髓。这种新形成的牙本质称为修复性牙本质。 3.简述造釉细胞瘤的病理特征。 造釉细胞瘤为颌骨中心性上皮肿瘤,以下颌骨体部及下颌角为常见。肿瘤大小不一,由小指头到拳头般大。瘤体分囊性和实性两种,常在同一瘤体内既有实质部分,也有囊性部分。实质部分呈白色或灰白色。囊腔内含黄色或黄褐色液体,有时见有闪闪发光的胆固醇结晶。肿物可有被膜,但常不完整。镜下组织学结构变异较大,但均由肿瘤性上皮和结缔组织间质所组成。肿瘤性上皮常形成大小不等的上皮岛或网状上皮条索,形态上类似成釉器。造釉细胞瘤可分为滤泡型、丛状型、棘皮细胞型、基底细胞型和颗粒细胞型。 4。简述涎腺多形性腺瘤的病理特点。 涎腺多形性腺瘤又称涎腺混合瘤。肿瘤大小不一,通常为不规则的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大多有结节,包膜常不完整,在包膜中有瘤细胞,甚至包膜外的腺体组织中也可有瘤细胞存在。剖面呈实质性,灰白色或淡黄色,其中可见浅蓝色软骨样组织、半透明胶冻状的粘液样组织及灰白色圆形的小块角化物,有的发生囊性变。镜下瘤组织具有多形性或混合性特征,即肿瘤性上皮组织与粘液样组织或软骨样组织混杂在一起。 5.试述乳牙龋齿的治疗目的。 (1)终止病变的发展,保护牙髓的正常活力。 (2)避免因龋而引起并发症。 (3)恢复牙体的外形和咀嚼功能,维持牙列的完整性,保护乳牙正常替换,以利于颌骨的正常发育。 6.试述婴幼儿口腔粘膜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临床表现。 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好发于唇、舌、颊、软腭和硬腭等处粘膜,表现为假膜型。最初粘膜充血水肿,随后表面出现散在的乳凝状斑点,并逐渐扩大融合,形成微凸的白色片状假膜。假膜由纤维蛋白、脱落上皮细胞、炎症细胞等构成,内含菌丛。全身反应不明显,婴儿可稍有体温升高、拒食与啼哭不安等症状。少数病例可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 7.制备治疗龋齿的窝洞应掌握哪些基本原则? (1)必须充分认识制备窝洞是在一个生活器官——牙齿上进行手术。对牙体牙周组织的结构、性质、解剖、形态、厚度等相互关系要有清楚而全面的了解,对不同年龄时期的牙体、牙髓特点也要有明确的认识。 (2)必须将所有病变组织去除干净,否则将产生继发龋。 (3)在切割病变组织和备洞时,应尽可能保留更多的健康组织,这对维持牙体的坚硬度,使病牙在修复后很快能承担生理功能有很重要的意义。 (4)预备抗力形和固位形,使窝洞修复体有足够的抗力,并防止修复体在咀嚼力作用下移位、脱落。 8.试述颌面部的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 (1)颌面部位置外露,故易受外伤,但罹患疾病后易早期发现而得到及时治疗。 (2)颌面部血管丰富,故抗感染力强,伤口愈合快,但伤后出血多,组织肿胀明显。 (3)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内有面神经、三叉神经、涎腺及其导管等,损伤后会发生面瘫、麻木及涎瘘等并发症。 (4)颌面部皮肤向不同方向形成自然皮纹,故手术切口设计应沿皮纹方向,且部位较隐蔽,如此伤口愈合后瘢痕相对不明显。 (5)颌面部常因先天性或后天性的疾患,导致颌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 (6)颌面部与颅脑及咽喉毗邻,当发生炎症、外伤、肿瘤等疾病时,容易波及颅内和咽喉部。 9.试述颌面颈部淋巴结检查的意义及检查方法。 面颈部淋巴结的检查,对颌面部炎症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检查方法是:病人取坐位,检查者站在其右前方或右后方,病人头稍低,略偏向检查侧,使皮肤肌肉放松。检查者手指紧贴检查部位,依次从颈部开始,沿耳后、耳前、腮腺、颊部、颌下、颏下,再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及后缘、颈前后三角,直至锁骨上窝滑动扪诊,仔细检查颈深、浅各组淋巴结有无肿大及所在部位、大小、数目、硬度、活动度、有无压痛或波动感,与皮肤及基底部有无粘连等情况。 10.试述活髓切断术的定义及其适应证。 对不具备盖髓术条件的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