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南通扬州泰州淮安徐州宿迁第二次模拟考试.doc

发布:2017-07-10约8.68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南通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定稿) 语 文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古人所谈的“文约而事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 。优秀的作家都是精于语 言加工的大师,他们在写作时很少一挥而就。即使是一首短诗,也要反复锤炼, ▲ , 用最省俭的语言,以不写之写让读者 ▲ 弦外之音、韵外之致。 A.言简意赅 文从字顺 体验 B.言近旨远 字斟句酌 体验 C.言简意赅 字斟句酌 体味 D.言近旨远 文从字顺 体味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随着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国人出游已经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观光游向文化为 导向的文化深度游变,并呈现出个性化特点。 哀怨、的情思(3分)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 即使手头再拮据的家庭,也要选购几幅年画,增添佳节的喜庆气氛。 A.春节贴年画,是我国古老的习俗,起源于汉代,形成于北宋 B.春节贴年画,图的是一种顺意,求的是一种吉祥 C.春节贴年画,文化 D.春节贴年画,是,.?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语境的一项是(3分)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秋天的夜晚,落叶飘零,凝望天际,心中便会念那个远方的人。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看桃李纷飞,花开花谢,年年如是;思时 光易逝,岁月无情,人事沧桑,怎能不心生万千感慨?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漂泊。请转告 牵挂着我的亲友,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梵高的画作曾遭他人嘲讽,,嘲 笑者早已消逝,成为经典。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鲍竹溪先生传 袁枚 乾隆乙未,余过真州,同年沈椒园廉使以所撰《同老会序》示余。同老者,六老人同庚,为会以聊昆季之欢也。会主为鲍竹溪先生,余心钦迟之,未由修士相见礼。今岁乙卯矣,余小住邗江,先生之子志道以先生《行状》乞传。余不禁谡然敛袂而起,曰:“有是哉!二十年前思见之人,不可得见;今因交其子得见其事状,是不见先生,犹见先生也。奋吾笔以永其人,旧史官①其奚辞?” 先生讳宜瑗,号景玉,一字竹溪,新安棠樾村人。世为望族,幼习《四字书》,听人讲解,憬然夙悟。侍母疾,穷昼夜不出。塾师疑其惮于勤,诇知其故,乃异目视之。亡何,生母不禄,太公与继妣在堂,家贫甚。先生出贾于外,岁终必冲风雪归,具甘旨为堂上欢。晚年,子志道善经纪,家业渐裕,先生益得行其志。凡有裨于乡党戚里者,赴之若嗜欲之切于身。先是,宋元鼎革间,族祖宗岩、寿孙路遇贼劫,父子争死,贼义而两释之。又有名邦灿者,亦以孝称。村故有二坊:曰慈孝,曰孝子。岁久倾夷,先生葺治如初。里中大母堨②,畜水溉田,亦渐淤圮,先生并无升种在焉,而亦为之疏滞、宣流,岁以大稔。常曰:“为善最乐,安得仿古人置书院以育人才,置义田以瞻宗族乎?” 先生卒时年六十五。恭人郑氏未笄来归,值先生未得志时,拔钗市谷,勤针黻以养尊章③,安行仁义。送子读书,必以一师,曰:“吾欲其教之专也。”先生子二,女一,以子志道贵,与恭人同受诰赠如其官。论者谓志道才流经通,为上游所器重,故能恢宏其声光,而不知皆先生之积善贻谋有以基之也。闻志道业已饶益,而先生俭约如初,犹时时以训词相勖毖。可谓大行不加之君子矣。 (有删节) 注:①旧史官:作者的谦称。②堨(è):拦水的土堰。③尊章:对公婆的敬称。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塾师疑其惮于勤 惮:敬畏 B.凡有裨于乡党戚里者 裨:益处 C.岁以大稔 稔:成熟 D.恭人郑氏未笄来归 归:出嫁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鲍竹溪怀有敬仰之情,多年前想见鲍竹溪却没有能够见到,现在鲍竹溪儿子 来请他给父亲作传,作者感到很惊讶。 B.鲍竹溪自幼聪慧,听人讲解书本知识,很快就能领悟。因勤于读书而日夜闭门不出, 老师了解情况后对他另眼相看。 C.鲍竹溪生母去世后,家中非常贫困。于是,他就到外地做生意,但每到年终总要回 家,置办味美的食物,让长辈高兴。 D.鲍竹溪的妻子变卖自己的首饰买粮食,靠做针线活挣钱奉养公婆,她勤劳贤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