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列车与工作组织 .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旅客列车工作组织 Chap 4. Organization of Passenger Train Working 主要内容 旅客列车乘务工作组织 旅客列车的安全、服务和行包工作组织 一、旅客列车乘务组的组成及其分工 1、客运乘务组 工作重点:保证旅客和行李、包裹的安全,组织好列车饮食供应,保持车内各项设备的完整和列车的清洁卫生,对重点旅客重点照顾,检验车票,通报到站站名,保证乘客安全乘降,正确填写各种报表,并及时正确的预报,乘务终了时,认真填写乘务报告。 2、检车乘务组 工作重点:负责客运车辆从始发站至终到站的运行安全,到站时进场巡视及检查车辆走行部分,检查车内通风、给水、取暖、照明、门窗等各项设备的技术状态,对发现的故障及时处理。 二、旅客列车乘务组的乘务制度 1.包乘制 含义:是将乘务组和客车底固定起来,即两个乘务组包乘一组客车底,各负其责,所以,包乘制实际上是乘务组包车底制,乘务员包车厢制。 优点:乘务员容易熟悉车内各种设备的情况和掌握其使用性能,便于加强对各种设备、备品和用具的管理,有利于熟悉和掌握沿线停车站的技术设备及客流情况,为保证旅客安全乘降创造良好的条件,便于乘务组班次安排和合理分配工作与休息时间。 缺点:长途旅客列车需挂乘务员休息车,浪费运能,同时乘务工时一般不易保证。 适用:长途旅客列车 2.轮乘制 含义:乘务组不包车底,乘务员不包车厢,而是按出乘顺序,轮流担当旅客列车的乘务工作。乘务员在本铁路局内,全程实行单班乘务。 优点:列车中不必挂乘务员休息车,从而有利于扩大运能,节省乘务人员。 缺点:增加了乘务员间的交接手续。 三、列车乘务组需要数量计算 2、乘务组月值乘次数 设每对旅客列车往返一次乘务组的工作时间(不包括在折返站的休息时间)为 ,则 式中 L—— 列车自始发站至终到站间的运行距离(km); ——列车直达速度(自始发站至终到站包括途中停站时分在内的平均速度)(km/h) 、 ——接收、移交列车的时间(h) 乘务员每月工作时间为169.3h,设一对列车乘务组月值乘车次数为M,则 M= (次) 3、一对列车所需乘务组数 K= (组) 式中 K ——对列车所需乘务组数; P——一个月的天数; N——每天开行的列车。 4、乘务员需要数 乘务员需要数根据列车编制及乘务组编制计算,乘务人员的编制标准根据劳动工资部门制订的计划岗位人员标准确定。旅客列车单程运行时间长短决定编制人员的需要数量。 根据列车乘务组数及乘务组人员编制定员即可计算乘务员需要数。 5、实际乘务工时的计算 目前各客运(列车)段乘务员需要数的确定,以实际乘务工时作为计算标准。一个乘务组一次往返的实际乘务工时,包括运行中值乘时间、出退勤时间、途中交接班时间、库内清扫时间和看车时间。其中,运行中值乘时间的计算,列车单程运行超过12h时(为双班值乘),按值乘旅客列车往返一次实际运行时间的一半计算;单程运行12h以下时,按实际运行时间计算。 四、旅客列车乘务组的工作制度 1、出退勤制 2、趟计划制 3、验票制 4、统一作业制 第二节 旅客列车的安全、服务和行包工作组织 一、旅客列车的安全工作 1.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保障广大旅客生命财产的安全,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前提。旅客列车必须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做好服务工作。 2.列车乘务员应熟悉各项安全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接车时应全面检查车内紧急制动阀、手制动机、灭火器、车门、车梯板、车门锁、急救药箱等安全设备,并保证其完整齐全、作用良好,若设备作用不良或不够齐全,应设法联系有关部门修理解决,补齐必要的安全备品。 3.列车开、到前后应做好旅客乘降组织工作,严格执行车门负责制,乘务员要严格执行“停开、动关、出站台加锁、四门瞭望”的车门管理制度。 4.列车运行中,乘务人员应经常进行安全常识的宣传,通过“看、访、查”严防危险物品带上车。 二、旅客列车的服务工作 客运乘务人员直接为旅客服务,积极做好运送、接待和服务工作,对老、弱、病、残、幼等重点旅客应重点服务。针对各种旅客的不同需求,做到礼貌待人,文明服务。 列车广播应适应旅客的需要,列车内清洁卫生工作应建立一定的检查鉴定制度,给旅客创造一个整洁、舒适的旅行环境。餐车供应要以满足大多数旅客的需要为主,应经济实惠。 三、旅客列车的行包工作 列车行李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