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治(宣传单).doc

发布:2017-05-24约小于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治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易在幼儿中流行,夏、秋季多见。传染途径该病多通过手、物品水源为媒介经口进行传染和传播。易感人群本病主要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尤其以3岁以内多见,约占病人总人数的80%以上,成年人极少罹患。该病一经发现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临床表现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4个特征。 发热:一般有低热或者不发热,很少超过39热程持续2~3天。有时和上呼吸道感染不易区别。 皮疹:手掌、足底外侧为好发部位常呈斑丘疹及水疱疹疱疹如米粒大小,边缘充血。分布在臀部、躯干和四肢。多在一周消退,少数8~12天恢复,疱疹多不破溃,疹后不留色素沉着。 口腔炎:表现为口腔粘膜充血,其表面可见到粘膜疹,为粟米大小的红色斑疹或疱疹,疹的周围有红晕,部分疱疹破溃形成小溃疡,患儿自觉疼痛致使吞咽困难及流涎,约7~10天愈合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因此,家长要密切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直至痊愈。 防治方法个别病情严重者经过1~2周观察治疗,绝大多数可痊愈,不留后遗症。 1、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疫情,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进行健康教育和宣传,向工作人员和家长介绍本病的表现、流行特点、预防措施等知识。 3、加强晨检和全日观察,发现患儿及时隔离治疗两周以上;患儿所在班隔离检疫至连续三周无新病例出现为止。同时全园各班每天进行空气、幼儿各种用具及患儿呕吐物、排泄物的彻底消毒。 4、采用药物预防,给幼儿服板兰根冲剂等抗病毒口服液。 咨询电话: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