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有限空间安全生产施工作业应急处置预案方案.doc

发布:2017-12-28约3.86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有限空间安全生产施工作业应急处置预案方案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加强有限空间施工作业安全管理,预防、控制中毒、窒息等生产安全事故,切实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有效认真做好应急、处置、预防工作,确保“安全生产,绿色文明”施工实施。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和相关标准,结合本项目实际施工情况编制此应急、处理、预方案。 1.3适用范围 此应急、处理、预方案适用于本建筑工程企业施工现场所有从事的有限空间作业和具有有限空间作业的各参建单位。 ?1.4 应急、处置预方案 根据建筑行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及作业特点,本应急、处置、预方案体系针对有限空间施工作业如地下工程、密闭设备、地上工程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1)结合应急预案,规定本项目设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应急相应原则、应急处置预防案管理程序等内容。 (2)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安全特点,为应对几类型事故 (3)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突发事故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1.5 应急工作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以人为本,居安思危、预防为主”贯彻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单位自救和社会援助的原则。 2. 有限空间施工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2.1检测实施 本着施工作业项目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依据现场装修、市政、电建作业现场和周边环境情况,认真检测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含盖是否符合安全施工作业标准,严控作业区未经检测,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施工作业 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现变化时,进行持续或定期检测,作业面更换是重新检测,符合有限空间安全施工作业要求,方准进入施工作业,检测时认真做好检测记录,时间、地点、气体种类、检测浓度内容详细记录。 2.2 危险性分析 依据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Z2.1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标准进行。 2.3 危害评估 进入施工现场实施施工作业前,依据进行必要的检测,结果进行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评估,结合实际制定消除、控制措施,确保整体作业区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2.4 纯氧通风 实施有限作业空间以前,作业过程中,采取强制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严禁用不符合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2.5 防护设备 配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及施工作业人员安全用品,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风设备符合防爆安全要求,向施工作业人员提供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并且防护装备、救援设备设施妥善保管,定期进行检测、维护,确保设备、实施正常适用,安全运行。 2.6 防护用品 呼吸防护用品选择国家符合GB/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适用与维护》安全标准要求,缺氧条件下,符合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安全标准要求。 2.7 应急救援装备 配备全面罩正压或空气呼吸器,长管面具(以实际施工作业区情况)隔离式呼吸保护器,通讯报警器材,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援索、安全梯等。 3. 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施工作业 3.1 职责责任 (1) 建立、健全有先空间施工作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管理机构为:项目负责人(组长) 赵伟力(建设单位项目经理) 庞术军(施工总承包单位项目经理) 刘海涛(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 组长职责:对项目有限空间安全施工作业负责总责任。 (2)项目监管执行负责人(副组长) 关秉君(监理单位项目安全监理) 鞠树林(总承包单位现场生产经理) 王前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