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_(病因及治疗.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血常规: 1).白细胞增多,一般在(10-30)×109/L, 伴有核左移,中性粒C增高且含有中毒颗粒, 2).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3). WBC计数正常甚至下降可见于G—败血症,但N仍增高。 2.病原学检查 1).培养标本来源:血,骨髓,脑脊液,腹水 和皮疹吸取物。 2). 培养方法: 普通培养,厌O2,高渗及 真菌培养。 3). 血培养要点: ①使用抗生素以前; ②在寒战、高热时抽血; ③多次抽血,婴幼儿>5ml/次, 成人>10ml/ ④药敏试验。 3.其他检查 1). Limulus Lysate Test (LLT):可检测G—败血症中的内毒素,但不能鉴别为何种病原菌; 2).出现脏器损害时,行相关检查; 3).有化脓性关节炎时行X-Ray检查; 4).若疑有心内膜炎时行心脏超声。 诊断 DIAGNOSIS 1.败血症?: 凡急性发热患者,WBC及N明显增高,而不局限于某一系统的急性感染时。 2.高度怀疑败血症: 存在原发感染,但应用有效抗菌治疗后效果欠佳时。 诊断 DIAGNOSIS 3.临床诊断: a在原有基础上出现皮疹、肝脾肿大和迁徙性脓肿。 b有严重基础病出现发热、低血压、少尿,不能用原发病解释 确诊 有赖于血和/或骨髓培养阳性。 并发症 肾衰竭 中毒性心肌炎 中毒性脑炎 肝脏损害及肠麻痹 DIC 多器官衰竭(MODS) 鉴别诊断 Differential Diagnosis 1. 成人Still’s病 2. 伤寒 3. 粟粒性肺结核 4. 恶性组织细胞病 5. 风湿热 预后PROGNOSIS 1、总的病死率:30~40% 2、随病原种类及基础疾病不同而异 治疗 TREATMENT 1.抗菌治疗 (most important) 2.治疗局部感染病灶及原发灶 3.对症和支持治疗 4.其他 1.抗菌治疗 Antimicrobial therapy 1.原则 1). 尽快; 2). 联合; 3). 静脉; 4). 长程。 2. 具体选用方案 1.病原未明:选用能覆盖G+和G—细菌抗生素 2.金葡菌: a.PNC敏感(少见):选用PNC b.PNC耐药(常见):选用苯唑PNC c.MRSA、MRSE:万古霉素 具体选用方案 3.链球菌:青霉素G仍为首选。 4.肠球菌: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常规联合用药。 备选方案 : a.PNC或Amp+氨基糖苷类 b.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 c.泰能 具体选用方案 5. G—细菌:耐药常见,常需联用,可采用 三代头孢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6. 厌氧菌:可选用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霉 素及林可霉素。 7. 真菌:二性霉素B及氟康唑。 2.治疗局部感染病灶及原发灶 1).化脓性病灶彻底切开引流; 2).去除留置的导管; 3).有时需去除人工关节或人工瓣膜; 4).有时需要手术治疗。 3.对症和支持治疗 1). 对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及碱中毒,补液,纠正休克。 2). 支持:注意能量供给,必要时输注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及新鲜冰冻血浆等。 4.其他 1).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仍有争议。 2). 抗内毒素制剂 TNF-α单克隆抗体 粒细胞输注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有待进一步评价 预防 PREVENTION 1.减少有创检查及治疗; 2.定期置换静脉导管; 3.避免滥用抗生素; 4.严格执行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谢谢 败血症SEPTICEMIA 概述 1.败血症:病原菌及其毒素侵入血流 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严重 的血流感染。 2. 菌血症:细菌在血流中短暂出现的 现象,一般无明显毒血症症状。 3、复数菌败血症:在同一血培养或72h内从同一个病人不同血培养标本检出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致病菌.。 概述 4、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临床上 符合以下两条或两条以上者: ①体温38℃或36℃; ②心率90次/分; ③呼吸20次/分,PaCO24.3Kpa(32mmHg); ④WBC1.2×109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