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3月听课研究随笔.doc

发布:2017-06-11约1.78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听课研究随笔 蔡贤美 授课人:邹学敏 课题:巧填数(二) 授课班级:一(1)班 科目:数思 时间:2014年2月28日(周五) 我这周的主要授课内容是《填数游戏》,课前和邹老师一起研究了教材,但在授课的过程中有些问题感觉讲解的还不是很清楚,刚好一年级的数思现在也在上类似的内容,就去听了邹老师的课。 首先在课的导入上,邹老师是采用复习的方式导入,因为类似的内容已经上过一节课,学生对此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导入习题: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上的数字之和是15,请把5、6、2、12,每个数字只能使用一次,填入适当的圆圈内。 师提问: (1)这道题的目标数是几?(15) (2)首先考虑哪个圆圈?(左边那个边上的圆圈) (3)为什么要先考虑这条边呢?(已知这个边上的其他两个数) (4)左边的这个圈填几呢?(6) (5)你是怎么算的呢?(1+8=9,15-9=6) (6)接下来考虑哪个空呢?(右下角的那个空) “6”已经被用过一次了,只能从剩下的2、5、12中选了,填5可以吗? …… 通过这道题目的训练,使学生巩固了上节课已经学习的内容,又为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做铺垫。 例1 把4、5、7、8四个数填在四个方格里,使横行、竖列上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18。 (1)这个图形横着看有几个格?(3个) 竖着看有几个格?(3个) (2)这道题的目标数是几呢?(18) (3)横行和竖行剩下的两个空之和是几呢?(18-6=12) (4)几加几等于12,你能找到吗?(生说) 师总结: 变换这两组数的位置让学生填一填。 思考过程: 用目标数减去中间数,18-6=12。横行中其余两个数相加的和等于12。 (训练学生在书上写过程。) 把12分成几加几,分成2组。分成4和8一组,5和7一组。 检验,验证填的对不对。 解题的过程说的非常条理清楚,在学生理解了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思路写在书上,一步一步的考虑。 想一想, 里应该填上哪些数,才能使每条连线上的三个数相加的和都等于10。 这道题的目标数是几?(15) (2)你能试着填一填吗?(学生讲思路) 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把自己想的表达出来。 先考虑右上角的那个数。 (3)还可以先考虑哪个数?(4+4中间那个数) (4)左边一竖列三个数都不知道,怎么填?(有学生说随便填。) (5)先考虑左下角的那个数或右上角的那个数,最后确定中间的那个数。 例3 把1、2、3、4、5这五个数填入下图的 内,使每条斜线上的三个数相加的和是8(数字不能重复使用)。 师手指斜行上的3个数相加的和等于8。 你觉得哪个数最重要? 为什么很重要呢? 要想正确的填出中间数,首先怎么想? 8+8=16。(这2条线上的数相加的和是8+8=16。) 给出的5个数,全部填进去,相加之和等于1+2+3+4+5=15。 相差“1”:16-15=1。 说明哪个数被重复使用了?(1) 那“1”应该填在哪里?(中间) 8-1=7。 哪两个数相加之和等于7呢? 学生自己试着填一填。(学生完成,指名学生回答) 小结:这道题的关键是找“中间数”。 思维步骤: (1)2条斜线,每条斜线的三个数的和是8,2条斜线的总和8+8=16。 (2)5个数全填进去,相加之和是1+2+3+4+5=15。 (3)16-15=1,中间的那个数是“1”。 (4)剩下的两个数之和是8-1=7。 (5)7分组。 总结:你认为3个例题中,哪道题有难度。(例3) 再把例3围绕板书再讲解一遍。 反思:这道题目和2年级《填数游戏》中的一道例题很类似,只是题目的难度有所加深。 2-3月听课记录 授课时间 授课人 授课课题 科目 授课班级 2014年2月26日 戴婧 从简单的情况想起 一年级数思 五(1班) 2014年2月28日 邹学敏 巧填数(二) 二年级数思 一(1)班 2014年3月4日 邹学敏 东南西北 二年级数学 二(1)班 2014年3月14日 邹学敏 巧填算式 一年级数思 一(1)班 2014年3月17日 邹学敏 比一比 二年级数学 二(2)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