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重大危险源管理规章制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加油站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实现对危险部位、场所、设施等不安全因素的危险预知预控,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现危险控制点分级控制管理,以控制危险因 素(源)为核心,针对生产过程中每个危险因素(源)的设 备环境、人的行为和安全管理等因素,实施有效的控制管理, 并分级负责和监督检查。
第三条 本办法规定了危险因素(源)定点、分级、控 制管理、信息管理、检查要求和内容。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加油站范围内的施工场所、所有人员、设备、施工过程、施工服务等。
第二章 职 责
第五条 公司安全办公室负责实施过程中指导与控制。
1、加油站根据上报的重大危险源及不可容许危险源清单,确定重大危险源及不可容许危险源控制重点。
2、各班组根据加油站上报的重大危险源及不可容许危险源清单,确定管段范围内的控制重点。
3、各班组负责确认上报的重大危险源及不可容许危险源清单。涉及设计原因的,由安全办公室确认。
4、各班组负责辨识和评价各自管段内和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确定重大危险源和不可容许危险源清单,制定安全预防及控制措施,并报安全办公室确认和审批。
第三章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第六条 危险源辨识和危险评价过程确定施工过程→识别危险源→登记、评价、汇总危险源登记重大危险源及不可容许危险。
第七条 危险源辨识
1、辨识范围
1.1 危险源辨识覆盖加油站范围内的施工、产品及服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所涉及的作业场所内的设备、设施、施工过程、工作环境、人员活动、临时构筑物、辅助设施等。
1.2 考虑七种危害因素
1.2.1 化学危害: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挥发、泄露所造成的人员伤害、火灾。
1.2.2 物理危害:造成人体辐射损伤、冻伤、烧伤、中毒等。
1.2.3 机械危害:造成人体扎伤、压伤、倒塌压伤、割伤、刺伤、 擦伤、骨折、扭伤、冲击伤、切断伤。
1.2.4 电气危害: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缺乏或损坏造成的火灾、人员触电、设备损坏等。
1.2.5 人机工程危害:不适宜的作业方式、作息时间、作业环境等引起的人体过度疲劳危害。
1.2.6 生物危害:病毒、有害细菌、真菌等造成的发病感染。
1.2.7 施工过程中的设施危害等。
1.3 覆盖三种时态
1.3.1 过去:作业活动、系统、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体伤害事故。
1.3.2 现在:作业活动、系统、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况。
1.3.3 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 更换后将会发生的危害因素。
1.4 考虑三种状态
1.4.1 正常: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按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
1.4.2 异常: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检修等状态。
1.4.3 紧急情况:发生火灾、坍塌、倒塌紧急等状态。
2、 辨识方法
采用原始清单法、安全检查表、现场观察和座谈会相结合的方法,在引进新工艺、 新设备时使用预先危险分析法。
2.1 原始清单法:利用以往工程辨识出的危险源清单,分专业逐项对照进行辨识,列出《原始危险源清单》。
2.2 安全检查表(流程图法):将项目建设的过程分成若干个系统、设备和工种,确定检查项目,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每项工序、不同工种的组成顺序逐层分解,每一项再从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分别作用时的危险源,然后编制表格,列出系统、设备、工种的危险源《原始危险源清单》。
2.3 现场观察:对作业活动、设备运转或系统活动进行现场观测, 分析人员、工艺、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列出《原始危险源清单》。
2.4 预先危险源分析:新系统、新设备或新工艺采用前应预先对存在的危险源类别、危险产生的条件、事故后果等概略地进行类比分析,列出《原始危险源清单》。
2.5 国家、安监总局公布的重大危险施工项目要重点分解、辨识和确认。
2.6 座谈:加油站负责人召集现场经验丰富的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机械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讨论分析《原始危险源清单》,对其进行补充和确认,形成最终《危险源清单》。
第八条 危险评价
1. 资料收集
各班组负责收集和整理所在地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已有的事故及事故记录、类似组织发生的事故和事故的信息,以及加油站提供的相关资料。
2. 危险评价方法
2.1 危险分级
危险评价结果分为不可容许危险、重大危险和一般危险三级。评价准则如下:
(1) 导致十万元及以上重大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