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合成氨弛放气中氨回收工艺的模拟计算2008.pdf

发布:2015-08-16约1.42万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合成氨弛放气中氨回收工艺的模拟计算 王八月,叶启亮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上海200237) Plus 摘要:对中小型合成氨厂弛放气中的氨回收工艺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种以水为吸收剂的双塔吸氨制浓氨水工艺,并采用了Aspen 软件对该工艺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吸收剂流量、系统压力及循环比对氨水产品与尾气氨浓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吸收剂的流 Plus;填料塔;模拟计算 关键词:氨回收;Aspen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53x(2008)05—0040—05 中图分类号:TQ028.1 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农业生产方 吸氨法外,制备液氨的蒸氨法和低温法也不断发展嗍。蒸 面,氨用于制造化肥;在化学纤维、塑料工业中,则以氨、 氨法成本比较高,而低温法(无动力氨回收法)若设计合 硝酸和尿素作为氮元素的来源生产己内酰胺、尼龙一6、 理,可大大降低成本,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丙烯腈等单体和脲醛树脂等产品。氨在常温常压下是无 针对小型合成氨厂,参考一些现行的吸氨工艺,笔 色气体,具有特殊的刺激性臭味,能刺激人体感官粘膜, 者设计了一种双塔氨回收流程,见图1。弛放气从吸收 空气中含氨大于0,02%时即会引起人体慢性中毒【”。小塔底部人塔,由下而上与稀氨水逆流接触,然后从吸收 型合成氨厂的含氨施放气主要来源于铜液再生气、合成 塔塔顶引出,进入尾吸塔底部,与喷淋而下的水接触后, 弛放气和液氨贮罐气,其混合浓度可达30%左右剐。因 由尾吸塔塔顶放空。吸收剂(清水)由尾吸塔顶部引人, 此,在工业生产中,无论从环保角度还是经济角度,都需 在尾吸塔吸收氨后,从塔底进入稀氨水槽,然后用泵打 要对施放气中的氨进行回收。 人吸收塔顶,在吸收塔进一步吸收氨后,由塔底进入循 1氨回收工艺的简介 环槽。循环槽的氨水一部分引入吸收塔顶循环吸收,另 目前国内外对含氨施放气的处理普遍采用水洗吸 一部分作为产品进入中间槽,即浓氨水槽。 氨法【5叼,利用氨在水中溶解度极大的特点,操作可靠,投 该氨回收流程综合了不循环和全循环工艺的特点, 资省。传统氨回收工艺一般都是采用外冷式(或内冷式) 首先通过控制进尾吸塔新鲜吸收剂的入塔温度、用量使 氨水全循环吸氨工艺,或在上部增设精洗段的氨水半循 得出尾吸塔的排放气中氨的浓度达到排放标准,尽量不 环吸氨工艺。近几年又出现了下部为内冷式鼓泡吸氨, 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接着,控制好进吸收塔的吸收剂 上部设有精洗段的氨水不循环吸氨工艺。氨水全循环吸 入塔温度、浓度与用量,通过不断循环,逐渐提高浓度, 氨工艺气液接触面积大,且气液接触面在不断更新,故 最后使得出吸收塔时氨水浓度达到20%以上。 气液接触良好,有利于吸收,但也人为造成塔上、下段氨 2氨回收工艺的模拟计算 水的返混,降低了塔顶、塔底之间氨水的浓度差。所以, 根据处理气体的浓度,气体吸收一般分为低含量气 塔顶氨水的蒸汽压较高,塔顶施放气中氨含量也较高。 体的吸收和高含量气体的吸收【lOl。当混合气中的溶质含 氨水半循环吸氨工艺将塔顶施放气在精洗段内逆流洗 量小于5%~10%时,通常称为低含量气体吸收,反之则 涤吸收,从而降低了施放气中的氨含量,提高了氨回收 为高含量气体吸收。表1给出了人塔混合气的组成及其 率,但仍难以适合制高浓度的氨水。氨水不循环吸氨工 含量,由于氨的浓度高达30%(体积),氨的回收应为高 艺的鼓泡段上、下部氨水浓度差有所提高,大于氨水半 浓度气体的吸收。高浓度气体的吸收有以下特点:一是 循环吸氨工艺循环吸氨段上、下部氨水的浓度差,从而 气体流率、液体流率沿塔高将有明显变化,不能再视为 减轻了精洗段的净氨负荷,降低了出塔施放气中的氨含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