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数据库培训之预处理分析.pptx

发布:2016-11-24约1.46千字共4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 数据入库预处理;预处理内容;一、数据入库前整理;一、数据入库前整理;;将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按照分省级和县级行政区划目录进行组织。 目录采用“SMP”+相应省级(县级)行政区划代码。 地面照片文件和影像实例文件存储在同一个目录 影像实例投影信息文件后缀名由“.xml”改为“.TIF.AUX.XML”。 修改T_PHOTO的PHOFILE字段和T_SMPIMG的IMGFILE字段值的填写。;;;;数据层名称修改;将1:5万DEM(10米格网)和1:1万DEM(2米格网)数据转换成相应精度的经纬度格网DEM数据 DEM重采样(Resample)过程采用双线性(BILINEAR)插值方法。起止格网中心点的坐标如下: X起 = XMIN + △d/2 Y起 = YMIN + △d/2 X止 = XMAX - △d/2 Y止 = YMAX - △d/2 其中XMIN、YMIN、XMAX、YMAX为1:5万或1:1万标准图幅范围最小、最大经纬度坐标,单位为度。△d为格网间距。 ;利用全国1:5万标准分幅DEM数据生成相应分幅和格网大小的坡度和坡向栅格数据,按每幅DEM分别生成坡度和坡向数据,格网起算点和原始DEM数据保持一致。 在1:5万标准分幅10米格网DEM和坡度数据基础上,按照全国高程带和坡度带分级标准,分别提取高程带和坡度带数据。 无需提交,各省根据省情自行处理;;;依据影像控制点信息文件(*.INF)记录的影像控制点坐标(Geographic:Lon,Geographic:Lat)生成影像控制点点位数据,存储于影像控制点点位数据表(V_CTLP)中,同时根据控制点信息文件中的其它信息填写V_CTLP数据层的各属性项信息。;;对于城镇综合单元中按面采集的要素,提取其多边形的质心,须保证质心点在多边形内部,并在对象化编码时与对应面要素赋值同一对象化编码。 对于构筑物要素中闸、码头等同时有面、线、点几何类型数据的要素,需要对其中的面状要素图层提取质心(保证质心点在相应多边形的内部),线状要素图层提取中心(保证中心点在相应线上),生成点数据合并到点状数据图层。 IFDERIVED字段赋值“1”。 ;字段:FEATID 用途:要素的唯一标识信息 数据更新 构建网络数据 数据层:所有矢量数据层;;;;;;;四、地理国情要素对象化处理;EC——实体??码 直接沿用RN、PAC、BAS等字段值 根据规则重新编码 ECP——重复路段实体编码 对于存在重复路段的数据层,采用其重复 路段编码RNP字段值;四、地理国情要素对象化处理;;数据类型;数据类型; ;重复路段的处理: 重复路段部分矢量要素保留一份,属性项合并,对于EC字段,该属性项优先填写最高等级的线路编码,同等级的优先填写编号小的线路编码,重复路段的其他路段编号均填写在重复路段实体编码(ECP)属性项中。 ;;;;单图层数据记录数过大,会对后期数据库的分析、浏览和查询造成很大的性能影响,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性能问题,要求对大表进行表分区处理。 ;;六、数据逻辑分区处理;;七、元数据处理;;;;八、专题数据整合处理;;;九、规则格网生成;在高斯6度带投影下,按带划分等面积公里格网,转成地理坐标后拼接成全国范围格网数据。 无需提交,根据省级建库情况自行处理。 ;谢 谢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