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专业建设背景 近三届毕业生就业岗位情况 社会大量需求的是生产一线的施工技术人员(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等)和建筑及相关行业(建设单位及建设主管部门、房产开发、工程监理、物业管理等)的管理技术人员。 专业定位 设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是满足建筑施工及相关行业生产和管理一线需要的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能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筑产业技术发展的需要; 掌握从事建筑工程技术必备的文化、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严谨规范、敬业爱岗”职业素养; 能胜任大中型建筑企业工程施工员、质检员、监理员等工作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强建筑企业合作,根据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机制与内涵,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平台、职业导向、校企合作411” 人才培养模式 四、课程体系开发思路与措施 施工工作过程与工作任务的确定 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及能力要求(链接) 把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领域(链接) 施工员等岗位证书考证教材与专业课程对应关系表 2、课程建设 以建筑施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培养施工技术核心技能为主线,建设出既充分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又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 课程建设流程图 学习领域《主体工程施工》教学设计为例 《主体工程施工》学习情境构建表 五、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的目的: 通过各种措施努力打造一支能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的师资队伍。 即:思想素质高、道德品质好、业务能力精、实践能力强、教学质量过硬、学术思想活跃的师资队伍。 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和培养方向 编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一览表(链接) 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措施 专任老师 兼职教师 专业教学团队教学目标 通过3年骨干院校建设: 培养专业带头人4名(其中企业人员2名)骨干教师16名(其中企业人员8名),中青年教师中硕士比例达60%, 双师素质教师达13人,比例达90%; 建立不少于80人的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兼职教师参与50%的教学工作量。 六、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实践教学体系与施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表 实训开展流程 工程勘察实训平台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七、教学管理体系与机制 高职教育注重工学结合,重视校企合作。 在校企合作进程中,重点构建校企合作的学院、系部、专业三级管理体制,形成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系部产学研合作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三层管理机构。 校企双方管理流程图 八、本专业特色与创新 谢 谢 校企双方沟通 编写实训教学文件 实训开展 考核评价 企业兼职教师 专任教师 主体工程实训平台 材料检测实训平台 屋面与装修工程 实训平台 建筑设计实训平台 ①发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 ②强化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管理 ③明确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责权关系 ④争取使校外实训基地达到38家以上 ⑤满足本专业学生100%进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需要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 体制建设 建立院系专业 三级管理体制 合作办学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建设 成立系产学研合作指导委员会 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 夯实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 “校中厂” 夯实校外实习基地——建立“厂中校” 利益驱动机制——驱动校企实质性合作 激励机制——促进校企可持续合作 约束机制——规范校企平等健康合作 评价机制——完善校企有效合作 情感机制——奠基校企人本化合作 建 筑 工 程 技 术 专业介绍 一、专业建设背景 三、人才培养模式 四、课程体系开发思路与措施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五、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七、教学管理体系与机制 八、本专业特色与创新 六、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行业背景 我国建筑业面临重要发展机遇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促进我省建筑业快速发展 从业人员增加迅速 从业人员素质要求提高 人才需求 我省房地产业支柱产业地位日益凸显 突出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 安排在第五学期 根据就业意向选择施工员、质检员或监理员等职业岗位课程 安排第五学期后的寒期及第六学期,不少于半年 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方式进行 以工地施工项目训练为主,将教、学、做融为一体 建立双导师制度 专业基础平台阶段 安排在第一至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