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药桑叶.doc

发布:2015-09-14约1万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桑叶 百科名片桑叶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具有降血压、血脂、抗炎等作用;同时也有同名作家,代表作《移世情》;同名韩国电影《桑叶》,主要演员赵行基、李友静,2008年5月首映。 中文名称: 桑叶 外文名称: Mulberry Leaf。 别称: 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 界: 植物界 科: 桑科 分布区域: 分布于全国各地 目录 出处 药材学名 英文名 基原 别名异名 植物形态 采制 性状 化学成分 医学作用 性味归经 功效 用法用量 桑叶的传说 栽培 各家论述 药理作用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药理作用: 选方 临床经验 营养知识 出处 药材学名 英文名 基原 别名异名 植物形态 采制 性状 化学成分 医学作用 性味归经 功效 用法用量 桑叶的传说 栽培 各家论述 药理作用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药理作用: 选方 临床经验 营养知识 展开 编辑本段出处   《神农本草 桑叶(16张) 经》。 ?? 《神农本草经》 编辑本段药材学名   Folium Mori。 编辑本段英文名   Mulberry Leaf。 编辑本段基原    ?? 桑叶-植物标本(图1) 本品为桑科 Moraceae 植物桑 Morus alba L. 的干燥叶。 编辑本段别名异名   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霜叶霜、桑叶蜜、桑叶、冬桑叶   【别名】铁扇子,家桑叶,枯桑叶,荆桑叶,桑椹树叶,桑树叶,黄桑叶,霜桑叶,冬桑叶,白桑叶,鸡桑叶,子桑叶,山桑叶,金桑叶,晚桑叶,老桑叶,双叶,双桑叶,童桑叶,神仙叶。   【商品名】冬桑叶:又名霜桑叶、晚桑叶、老桑叶。为晚秋至初冬经霜后采收的桑叶。以叶大而肥,色黄橙者为佳。   嫩桑叶:又名新桑叶。为春季桑叶茂盛时采收的桑叶。长于清肝明日。以叶大而肥、色碧绿者为佳。   【处方名】桑叶,霜桑叶、冬桑叶,双叶,双桑叶、炙桑叶,蜜桑叶、炒桑叶等。   处方中写桑叶、霜桑叶、冬桑叶,双叶,双桑叶均指生桑叶。为原药材去杂质生用入药者。   炒桑叶为桑叶甩文火徽炒,至深黄色取出摊晾入药者。   炙桑叶又名蜜桑叶。为桑叶用蜂蜜炙后入药者。 编辑本段植物形态    ?? 桑叶-植物标本(图2) 小乔木或灌木,高达15m。树皮灰黄色或黄褐色;幼枝有毛。叶互生,卵形至阔卵形,长6~15cm,宽4~12cm。先端尖或钝,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齿,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绿色,脉上有疏毛,脉腋间有毛;叶柄长1~2.5cm。雌雄异株,骨朵花序腋生;雄花序早落;雌花序长1~2cm,花柱不明显或无,柱头2。聚花果(桑椹)熟时紫黑色或白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于山林中、路旁。全国有栽培。 编辑本段采制    ?? 桑叶-原植物 初霜后采收,先除去杂质,然后晒干。 编辑本段性状    ?? 桑叶-原植物果实 多皱缩,破碎。完整者有柄,叶片上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色较浅,叶脉突起,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质脆。气微,味淡、微苦、涩。 编辑本段化学成分   含牛膝甾酮(inokosterone)、脱皮甾酮(ecdysterone)、β-保甾醇、芸香甙、桑甙(morocetin)、异槲皮甙、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东莨菪甙(scopolin)、α-、β-已烯醛(α-,β-hexenal)、葫芦巴碱(trigonelline)、胆碱、腺嘌呤、天冬氨酸、氯原酸。 编辑本段医学作用   【化学成分】   桑或桑的变种, 其叶的成分有:(1)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牛膝甾酮(inokosterone)、羟基促脱皮甾酮(ecdysterone)、β-谷甾醇一β-葡萄糖甙、β-谷甾醇(约0.08%)、羽扇豆淳.   (2)黄酮化合物:芸香甙、桑甙(moracetin, quercetin-3-triglucoside)、 异槲皮甙.   (3)香豆素: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东莨菪素(scopoletin)、东莨菪甙(scopolin).   (4)挥发油:约0.0035%, 其中有α一及β-乙烯醛(α-, β-hexenal)、顺式-β, γ-己烯醇、苄醇、异戊醇、芳樟醇、丁胺、丙酮、苯甲醛、丁香酚等20余种物质.   (5)生物碱:胡卢巴碱(trigonelline)、胆碱、腺嘌岭(腺碱, adenine).   (6)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哌可啉酸(pipecolic acid)、5-羟基哌可啉酸(5-hydroxypipecolic acid)等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