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关于群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及满意度调查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题 目 关于群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及满意度的调研报告
姓 名______金璨_ ____ 教育层次________专科_________
学 号 ____ _ 1233001453593 省级电大_________浙江 _______
专 业 ________行政管理________ 市级电大_________嘉兴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 费跃 教 学 点 _________桐乡_ _____
关于群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及满意度的调研报告
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预期目标: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文化程度、职业的群众开展调查,掌握当前群众对相关机构部门、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程度和满意度。
(二)调研对象:各年龄段、文化程度和职业的人群。
(三)调研方式:网上问卷,实地采访,查阅材料。
(四)调研地点:屠甸镇荣星村及周边乡村。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原因
1. 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畅。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主体和服务主体。长期以来,我国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普遍存在体制机制不顺畅、用人机制不灵活、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服务内容与形式缺乏创新,服务效果不尽如人意。特别是一些村镇、社区基层文化服务机构存在的运行模式不合理、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2.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单一,缺乏市场和社会的参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一直处于政府举办、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具体承担的状态,其供给主体和服务主体比较单一,缺乏市场和社会的参与,其自上而下的供给方式,忽视了公众的文化需求,产生了文化资源配置不均衡、服务效果不显著、公众满意度低等缺陷。
3.资金投入不足,公共文化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偏低。公共财政投入是文化事业发展的必要前提和物质保证。长期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偏低,公共文化建设经费不足,人均公共文化设施、设备、产品数量偏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均,区域、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结构性失衡,追求文化服务机构建设规模、忽视基层文化服务等影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和发展的状况大量存在。
三、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
1.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进行投入,鼓励社会力量以冠名、捐款捐物、建立基金等,吸引社会上用工企业和有意向的企业参与群众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的建设,为群众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做贡献的同时又能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为普通群众提供信息查询、网上阅读、影视播放、知识讲座等文化服务,方式为政府补贴或免费。为了丰富工作场所较偏僻的群众精神公共文化需求,并针对普通群众流动性较强的特点,拨出部分经费开展面向普通群众的流动公共文化服务,包括小型文化活动、流动图书馆、流动演出车、流动电影放映等。
3.政府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必须要凸显出来,通过将群众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扩大群众聚居区公共文化建设资金投入,按照公益性、便利性的原则,建立市、镇、工业区( 社区) 群众公共文化设施覆盖平台,包括面向普通群众的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大型宣传橱窗、文化广场、健身设施等设立群众公共文化专项财政经费。政府公共财政要承担发展群众公共文化服务的部分资金。因此,在当前的群众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短缺的现状下,建立群众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是时下之需。
4.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公共文化建设主体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与市场化。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财政投入为保障,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主体多元化机制,充分发挥文化事业单位、文化企业和社会文艺团体的作用,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深化社会化运作机制改革,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机制灵活、政策激励”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逐步扩大公益性文化活动社会化运作范围,形成公益性文化项目的社会联动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支持民办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发展,鼓励民间开办博物馆、图书馆等,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多元化、社会化。在保持政府宏观管理社会文化的同时,发挥社会的自组织能力,促进各种民间文化艺术团体、文化行业协会、文化基金会及海外文化机构等社会团体的培育与发展;鼓励成立文化基金会,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探索政府文化采购的种类、管理方式,以公开、公平、公正的精神,规范管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与市场化。
(二)把公共文化服务绩效的考核作为政府机构的重要一环
面向基层,了解群众公共文化需求,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