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战略和举措
燕子河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王立海
近年来,党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实施各种惠农政策,特别是国家增加对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的补贴。21世纪,我国农业面临着几个重要挑战,一是农业增收,二是结构调整,三是粮食安全,而农业机械化在这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农业机械化以及农业技术的推广是十分必要的。
一、农业机械化现状
改革开放之后,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我县的农村经济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不断的发展,它不仅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带动了我县农业的长足进步,并且农业机械化在装备科技化、工作高效化、工作安全化等方面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据统计,今年我县农机装备总动力40.3万千瓦。拥有大小拖拉机3953台,收割机82台,新增水稻育秧生产线一条,实现了山区工厂化育秧零的突破。立足县情,重点扶持农副产品生产,农副产品加工设备达2.46万套,全县拥有茶树修剪机3900台,茶叶加工设备2.98万套,引进推广了烘干机,促进了西洋参及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引进示范太阳能灭虫灯,保障了绿色有机茶园基地建设。但我县还是在继续扩大规模、提高效率、扩展领域、增强水平等方面努力。
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义
1、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
农业的现代化主要是在农业生产组织上实现一体化和专业性,并且在农业生产的方法上实现科学化。比如运用电脑和网络通信等现代科学技术,而这些技术要实现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就一定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因此加强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
农业机械化是我县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我现在的农业生产水平与其他地区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就劳动工具来说,我县农业大部分使用的还是原始的工具,如锄头、镰刀、犁等,在农作物播种和收割上还是有许多人力工作的现象,并且农地过于分散,这样对土地的利用率就难以得到很好的提高,只有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才可以在根本上改变生产力不高、土地利用率低下的问题。
发展农业机械化,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改革开放后,农村劳动力迅速转移,留守在村中的老弱妇幼不能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活动,特别是在粮食收割与耕作环节,这部分家庭对农机化服务的需求愈来愈强力,对农机化服务期望愈来愈高,这样既给农机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也为农机经营者带来了脱贫致富的经济增长点。
农业机械化存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国内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正处于良性发展时期,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推进我国农机化和农机工业持续稳步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农机化整体水平不高,装备结构不够合理,不同区域、农业各产业、各环节农机化发展很不平衡;
农业生产和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紧密,农机利用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农机化基础设施和相关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重点技术及设备推广普及速度还不够快;
农机工业有待提高新型农业机械的科技含量、产品和技术创新,当前国内部分环节适应农机产品和技术供给不足,不能有效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应对日益凸显的能源短缺约束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求,农机节能减排任重而道远。
促进农机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战略和举措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以发展农机服务组织为主攻点,以提升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为突破点,以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装备和技术为着力点,落实完善政策,培养发展主体,加强管理指导,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确保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科技水平和服务水平全面提高。
今后的时期应采取以下战略、措施,推进我县农业机械化和农机产业化又好又快发展。
执行政策法规,创造发展环境。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国务院关于促进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推动法定扶持措施全面落实,切实调动和保护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完善补贴管理办法,规范操作程序,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的引导效应和市场机制的调控作用,支持农民购置和鼓励农机企业生产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机具,加快提高我国农机装备水平,改善装备结构。实施重点环节农机作业补贴试点,支持应用深松整地、秸秆还田、高效植保等增产效果明显、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的农机化技术。减免农机作业服务税费,鼓励开展农机保险业务和农机信贷业务,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对耗能高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更新给予经济补偿,促进农机节能减排。实施农机化推进工程,增加安全监督、推广培训、试验鉴定和农村机耕道、机库棚等公共服务及基础实施投入。
强化科技引领,提供人才支撑。对农业生产急需的农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