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四诊之问诊与闻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医学四诊之问诊与闻诊
问诊
问诊。即通过向受诊者主动询问或倾听客观感受、生活起居、生理状况(月事、性生活等)、饮食习惯、睡眠情况、运动状况、工作状况等,以了解其可能影响或造成“亚健康”及其毛发问题的原因井作出相应判断,以及制定针对性调理方案的方法
1、问现在客观感受
现实感受。不同的感受表现不同的“亚健康”至因。
痛。多为气滞血淤或炎症(已属器质性病变了)所至。例如”痛经“、”关节炎”等。宜活血化淤,通经活络,消炎,祛风涂湿兼祛痛。
痒。多为炎症或过敏、创伤后恢复皮下细胞功能等所至。例如“皮炎”、“湿症”、“创伤愈合”等。宜消炎解毒,祛风除湿,安神息敏。
酸。多为循环障碍、疲劳等。例如:“风湿病”或疲劳过度。宜“舒经活络”、“祛湿养脾。
胀。多为“气滞”造成的“气痛”。例如“小腿水肿”、“胃部胀气”等。宜“理气活血”、“利水消肿”。
麻。多为“痹症”较重情形。即“循环障碍”较严重状态者。宜“通经活络”,加“气血双补”。
木。亦指“痹症”严重,乃至感觉失却。宜强化“通经络、补气咀”调理方法。
心情烦闷。多为心理压力导致情绪焦虑,但又极力抑制所罕。宜“疏肝理气”、“清心安神”和心理辅导等。
寒热冷暖。在寒冷为阴,为虚,多生斑、皮肤暗黑或苍白、肢体干瘦,胸部萎缩下垂等。宜祛寒,内外以补。在热暖为阳,为实,多生痘、暗疮、肥胖等。宜平热,内外以泻。
所属部位。不同的部位表现不同的脏腑、经络归属。例如:
痛在头部多“伤风感冒”所至,宣引肝经,祛头风:
在“心窝”部位多为胃病,窟引脾胃经,调理脾胃;
在小腹多“便秘”或“痛经”所至,宜引大、小肠经或膀胱经,泻火通便或调理经血等。
2、问生活起居
一般几点起床,几点睡觉。睡眠准时、充足,皮肤气色均佳。反之系引至“斑点”、“黑眼圈”的直接原因所在;
生活无规律亦即皮肤及健康问题的罪魁祸首。此皆宜在调理的同时,主动回归正常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居住地环境怎样
潮湿、光照差是造咸“风湿”并引致“脾胃斑”的根本原因;
装修中使用化学材料,有害物质超标,易至皮肤过敏;
“兜风处所”则易患肝经受损、痛风等。
此皆宜在调理的同时,积极改善住居环境。
家庭情况如何
社会地位高、经济条件好,心理压力小,身体及皮肤易保养,反之稍逊些;
家庭和睦,儿女孝顺,身体及皮肤较易保养,反之稍逊些。
此皆可作为心理调理现实依据。
3、生理状况(月事、性生活、汗)
月经是否准时。凡月事准时,L明生理状况止常。如还有对应的皮肤问题,则应考虑
其他原因,反之即月经本身所年的,应调经:
月经提早,即可判断为实症所至,宜凉血解毒为主:
凡月经推迟,即可判断为虚症所至,宜补气养血为主。
什么颜色
鲜红为正常的颜色;
颜色发紫多为“实症”,宜生“痘”、宜泄;
颜色发黑多为“寒症”、“虚症”,易生“肾斑”,宜补肾阴、祛寒,宜养;
带下颜色发黄:为“湿热下注”。宜“清热利水”;
“白带”:为“寒湿下注”。宜“风散寒”。
有无血块。有则表明气滞曲淤。宜活血化淤。
量多量少。量多为实,宜泻。量少为虚,宜补。
痛经。为气滞血淤。宜“破气化淤、通经活络”。
多少时间做爱一次
频率较高,“荷尔蒙”分泌旺盛,身心健康,容颜美丽;
频率过低,缺少爱情滋润,易生“斑”或导至雌性“荷尔蒙”分泌不足,而雄性“荷尔蒙”分泌过旺,又易生“痘”:
过度亢奋亦为阳亢,必至阴虚。伤肾,宜滋阴。因此,应合理调节性生活的频率,提高性生活的质量。
满意否
满意为性生活的质量高;
不满意为。陡牛活的质量差,易至心理、生理障碍,进而生“斑”生“痘”,宜尽力调理至平衡状态,令之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此外,不洁性生活史、月经期房事、妊娠期保健不佳情况等。都对健康和皮肤护理有着直接的至因关系。
有汗无汗。出汗正常,身体健康。
无汗。表明“毛孔闭塞”或“精、液不生,无有所出”。多患不通或虚脱之症,在内以补,在外以;
多汗。表明“毛孔开泻,精、液不固”。多患虚腕之症,在内以国本培元,在外以补。
4、问饮食口味与大小二便
偏食
饱饥无时。伤“脾胃”,以致“脾胃斑”,宜养并改止。
偏食淡昧。以至气虚体弱,皮肤松弛,乳房下垂。宜补以厚味,紧肤、丰胸;
偏食厚味。以至气盛血虚,面黑,肥胖。宜补以淡,美白、减肥;
偏食酸味。易伤肝气,肤青,生“肝胆斑”。酸养肝胆,属阴中之阳。少食以养,过食则伤,宜用辛平;
偏食温性甜味。易伤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