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及机械零件设计基础知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章 机械及机械零件设计基础知识
2.1 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
2.1.1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机械设计应满足的要求:
在满足预期功能的前提下,性能好、效率高、成本低,在预定使用期限内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维修简单和造型美观等。
2.2.2 机械设计的一般设计程序
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用框图来表示。
设计人员必须善于把设计构思、设计方案,用语言、文字和图形方式传递给主管者和协作者,以取得批准和赞同。除具体技术问题外,设计人员还要论证下列问题:(1)此设计是否确为人们所需要?(2)有哪些特色?能否与同类产品竞争?(3)制造上是否经济?(4)维修保养是否方便?(5)是否有市场?(6)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如何?
设计人员要富有创造精神;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要调查研究;。要广泛吸取用户和工艺人员的意见,在设计、加工、安装和调试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反复修改,以期取得最佳的成果,并从中累积设计经验
2.2 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和工作能力
2.2.1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
机械零件的失效:
零件曲于某种原因不能正常工作时,称为失效
零件的失效形式: 断裂或塑性变形; 过大的弹性变形; 工作表面的过度磨损或损伤; 发生强烈的振动;联接的松弛; 摩擦传动的打滑等。
失效原因: 强度、刚度、耐磨性、振动稳定性、温度等原因。
强度条件:计算应力许用应力;
刚度条件:变形量许用变形量;
防止失效的判定条件是: 计算量许用量----工作能力计算准则。
2.2.2 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在不发生失效的条件下,零件所能安全工作的限度。通常此限度是对载荷而言,所以习惯上又称为:承载能力。
2.2.3 许用应力和极限应力、接触应力
2.2.3.1 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
名义载荷-----在理想的平稳工作条件下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
名义应力-----按名义载荷计算所得之应力。
工作载荷-----在某种工作条件下零件实际承受的载荷。
载荷系数K----考虑各种附加载荷因素的影响。
计算载荷-----载荷系数与名义载荷的乘积。
计算应力-----按计算载荷计算所得之应力。
2.2.3.2 静应力和变应力
按照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应力可分为静应力和变应力。
不随时间变化的应力,称为静应力(图a),纯粹的静应力是没有的,但如变化缓慢,就可看作是静应力。例如,锅炉的内压力所引起的应力,拧紧螺母所引起的应力等。
随时间变化的应力,称为变应力。具有周期性的变应力称为循环变应力,图b所示为一般的非对称循环变应力,图中T为应力循环周期。图b所示为一般的非对称循环变应力,从图b可知
应力循环中的最小应力与最大应力之比,可用来表示变应力中应力变化的情况,通常称为变应力的循环特性,用r表示,即r=σmin/σmax。
可用应力循环特性r来表示变应力的不对称度,r=+1为静应力;r=0为脉动循环变应力;r=-1为对称循环变应力;-1r1为不对称循环变应力。
2.2.3.3 许用应力和极限应力
(1) 静应力下的许用应力
静应力下,零件材料有两种损坏形式:断裂或塑性变形。对于塑性材料,可按不发生塑性变形的条件进行计算。这时应取材料的屈服极限σS作为极限应力,故许用应力为
对于用脆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应取强度极限σB作为极限应力,其许用应力为
(2)变应力下的许用应力和极限应力
变应力下,零件的损坏形式是疲劳断裂。疲劳断裂具有以下特征:1)疲劳断裂的最大应力远比静应力下材料的强度极限低,甚至比屈服极限低;2)不管脆性材料或塑性材料,其疲劳断口均表现为无明显塑性变形的脆性突然断裂;3)疲劳断裂是损伤的积累,它的初期现象是在零件表面或表层形成微裂纹,这种微裂纹随着应力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扩展,直至余下的未裂开的截面积不足以承受外载荷时,零件就突然断裂。在零件的断口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情况。
疲劳断裂不同于一般静力断裂,它是损伤到一定程度后,即裂纹扩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发生的突然断裂。所以疲劳断裂与应力循环次数(即使用期限或寿命)密切相关。
1.疲劳曲线
由材料力学可知,表示应力。与应力循环次数N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疲劳曲线。如下图所示,横坐标为循环次数N,纵坐标为断裂时的循环应力σ,从图中可以看出,应力越小,试件能经受的循环次数就越多。
从大多数黑色金属材料的疲劳试验可知,当循环次数N超过某一数值从以后,曲线趋向水平,即可以。为在“无限次”循环时试件将不会断裂。N0称为循环基数,对应于N0的应力称为材料的疲劳极限。通常用σ-1表示材料在对称循环变应力下的弯曲疲劳极限。
疲劳曲线的左半部(NN0),可近似地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从式(9-5)可求得对应于循环次数N的弯曲疲劳极限
2 许用应力
变应力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