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纯培养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泰山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教案
教研室: 微生物教研室 教师姓名: 高洁 2014年9月18日
授课章节与题目 第一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课时 2 教学
目的 掌握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技术
了解微生物的形态及菌落特征 重点
与
难点 微生物的形态及菌落特征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技术 教学
方法 多媒体教学 课型 教学过程与内容 备注 第一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培养物(culture):在微生物学中,在人为规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
纯培养物(pure culture):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
一、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它微生物污染的技术。它是保证微生物学研究正常进行的关键。
1·1 微生物培养的常用器具及灭菌
常用器具:试管、三角瓶、培养皿等。培养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就叫培养基。
最常用的灭菌方法
干热灭菌:一般玻璃用具,如培养皿、吸管等用报纸包好后,放烘箱中,使
温度逐渐升至150~160℃,保持2小时后,关闭电源,使缓慢冷却(降温太快时玻璃易碎),即灭菌完毕。
b. 湿热灭菌:
①常压法(间歇灭菌法):是用蒸汽锅(或普通锅)蒸,温度不超过100℃。每次一小时,共三次,每次间隔24小时(杀死孢子)。
②高压法:锅内增加压力时则温度随之增高。
温度为112.6℃,灭菌30分钟。
温度为120~121℃,灭菌20分钟。
c. 过滤除菌法:
本法系用滤过方法除去活的或死的微生物的方法,是一种机械除菌的方法。本法主要用于对热极不稳定的液体或空气的除菌。
除菌过滤器采用孔径分布均匀的微孔滤膜作过滤材料,为保证阻止细菌和细菌孢子通过滤器,滤膜的孔径一般不超过0.22μm。
d. 火焰灭菌:
对于接种针或其它金属用具灭菌,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至红热。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或三角瓶口,也采取通过火焰达到灭菌的目的。
e. 药物灭菌:
① 70%的酒精:无菌操作前手或器皿的表面杀菌,载玻片,盖玻片的浸泡等。
② 1:1000 新洁尔灭溶液,浸泡时间为30分钟,常用于表面的消毒。
③ 福尔马林(40%甲醛液):用于空间熏蒸灭菌,加热或加高锰酸钾使其放出甲醛气体。注意将空间密闭并维持24小时。
1.2接种操作
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针或接种环挑取微生物,把它从一个培养器皿转接到另一个培养器皿进行培养。
火焰旁边或无菌箱或无菌室进行。
接种针采用可迅速加热和冷却镍铬合金制备。
液体培养物用无菌移液管或移液器。
二、用固体培养基获得纯培养
1.1几个概念
固体培养基:琼脂或其它凝胶物质固化的培养基。
菌落(colony) :由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后,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菌苔(lawn):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呈片状,这就是菌苔。
平板:即培养平板(culture plate),融化的固体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固体培养基平面即为平板,用于分离、培养微生物。
细菌的菌落特征:形成的菌落小;整个菌落显得湿润,易被接种环挑起;球菌形成隆起的菌落;有鞭毛细菌常形成边缘不规则的菌落;具有荚膜的菌落表面较透明,边缘光滑整齐;有芽孢的菌落表面干燥皱褶;有些能产生色素的细菌菌落还显出鲜艳的颜色。
放线菌的菌落特征:放线菌菌丝相互交错缠绕形成质地致密的小菌落,干燥、不透明、难以挑取,当大量孢子覆盖于菌落表面时,就形成表面为粉末状或颗粒状的典型放线菌菌落。
霉菌的菌落特征: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
酵母菌的菌落特征: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表面光滑、湿润、粘稠,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正反面和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都很均一,菌落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个别为黑色。
1.2纯培养的获得方法
在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微生物总是混杂在一起的,要研究和利用某一微生物,就必须把它同其他微生物分开,才能得到只含有同一种微生物的纯种微生物。这种方法叫纯种微生物的分离。
大多数细菌、酵母菌、以及许多真菌和单细胞藻类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孤立的菌落,采用适宜的平板分离法很容易得到纯培养。
1.稀释倒平板法
稀释:先将待分离的材料用无菌水作一系列的稀释(如1:10、1:100、1:1,000、1:10,000......);
倒平板:然后分别取不同稀释液少许,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匀后,倾入灭过菌的培养皿中,待琼脂凝固后,制成可能含菌的琼脂平板;
培养:保温培养一定时间即可出现菌落。随后挑取该单个菌落,或重复以上操作数次,便可得到纯培养。
2. 涂布平板法
先将已熔化的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