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单向板肋梁楼盖
院系:专业姓名:
次梁截面为,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边跨:
,
(2130-2100)/2100=1.43%10%,
取 ()
中跨:
板为多跨连续板,对于跨数超过五跨的等截面连续板,其各跨受荷相同,且跨差不超过10%时,均可按五跨等跨度连续板计算。
2、计算简图如下图:
3、内力计算及配筋:
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计算,则有α系数如下:
支承情况 截 面 位 置 端支座 边跨支座 离端第二支座 离端第二跨中 中间支座 中间跨中 A 1 B 2 C 3 梁板搁支在墙上 0 1/11 两跨连续:-1/10
三跨以上连续:-1/11 1/16 -1/14 1/16 板 与梁整浇连接 -1/16 1/14 梁 -1/24 梁与柱整浇连接 -1/16 1/14
则由可计算出、、、,计算结果如下表:
截面位置 边跨支座 离端第二支座 离端第二跨中 中间支座 α 1/11 -1/11 1/16 -1/14
=5.975
由题知:则
采用C20混凝土,HPB235钢筋,即,
根据各跨跨中及支座弯矩可列表计算如下:
截面 边区板带(2-3,7-8) 中间区板带(3-7) 边跨跨内 离端第二支座 离端第二跨跨内、中间夸跨内 中间支座 边跨跨内 离端第二支座 离端第二跨跨内、中间夸跨内 中间支座
M() 5.975 -5.808 -3.993 -4.563 5.975 -5.808 3.149 -3.65 () 61.44 0.097 0.095 0.065 0.074 0.097 0.095 0.052 0.059 () 0.102 0.100 0.067 0.077 0.102 0.100 0.053 0.061 0.949 0.950 0.967 0.962 0.949 0.950 0.973 0.970 (mm2) 375 364 246 282 375 364 195 224 选配钢筋 10@200 10@200 8@
200 10@200 10@200 10@200 8@
200 8@
200 实际配筋(mm2) 393 393 251 393 393 393 251 251
验算最小配筋率:
mm2
故得到:
位于次梁内跨上的板带,其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和中间支座()计算弯矩可以减少20%,其他截面则不予以减少。
4、绘制板的配筋示意图:
详见板的配筋图。
三、次梁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次梁的支承情况:
2、荷载计算:
由板传来:
次梁自重:
梁侧抹灰:
恒载:
活载:
设计值总值: =
3、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其计算跨度:
中跨:
边跨:,
,
故取
(5250-5100)/5100= 2.9%10%()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计算简图如下:
3、内力计算:
由可计算出各截面的弯矩,计算结果如下表:
截面位置 边跨跨内 离端第二支座 离端第二跨跨内、中间夸跨内 中间支座 α 1/11 -1/11 1/16 -1/14
74.47 -74.47 47.66 -54.47
由可计算出各截面的剪力,计算结果如下表:
截面位置 端支座内侧 离端第二支座外侧 离端第二支座内侧 中间支座 0.45 0.60 0.55 0.55
67.69 90.25 82.24 82.24 4、截面承载力计算:
⑴、次梁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T形截面的翼缘宽度。
边跨:,
故取;
离端第二跨、中间跨:
梁高: (取保护层厚度为40mm)
翼缘厚:
判定T形截面类型:
故各跨中截面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纵筋采用HRB335(f y =300N/mm2) ,混凝土采用C20(f c =9.6N/mm2)
⑵、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离端第二支座B按布置两排纵向钢筋考虑,
取,
其他中间支座按布置一排纵向钢筋考虑,
取
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见下表:
截 面 边跨跨内 离端第二支座 离端第二跨跨内、中间夸跨内 中间支座 弯矩M 74.47 -74.47 47.66 -54.47 或
0.034 0.356 0.022 0.225 0.035 0.463 0.022 0.258 0.983 0.769 0.990 0.871 701 978 446 587 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