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企业集团自组织路径研究——以三一集团为例3.doc

发布:2016-12-05约2.77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企业集团自组织路径研究——以三一集团为例3行政论文范文大全 企业集团自组织路径研究——以三一集团为例 四、管理模式与职业经理人的形成是企业集团自组织形成的标志 g(government)治理范式分析。前文已经论及关键利益相关者治理,但那主要是制度层面的内容。从内部管理角度看,企业集团自组织形成的标志可以用钱德勒模型来衡量。钱德勒在其《看得见的手》一书中提出了现代企业的定义。钱德勒的现代企业就是我们所理解的企业集团。他指出:“现代工商企业的定义很好下……它有两个特点:它包含许多独立的营业单位,由一个层级结构式的支薪经理团队管理。”“现代企业”的形成有几个标准。第一,“当管理协调能比市场机制的协调能带来更大生产力、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利润时,现代多单位的工商企业就会取代传统的小企业。”第二,“内部化许多经营单位的活动于一个企业内所具有的优势,要等到建立起管理层级制度以后才能实现。”第三,管理层级制变成了持久性、权利和持续成长的源泉。第四,指导这些层级结构的支薪经理变得越来越技术化和职业化。第五,企业的管理开始和它的所有权有所分离 。钱德勒强调的是组织者能够创造出一种为保证有效率的管理监督和协调所必需的管理层级制和职业经理队伍,在管理层级健全而有效率和职业经理团队的“经理式企业”成熟时,企业集团组织才取得了成功。 之所以把管理模式和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形成看作企业集团自组织成功的标志,一是企业发展阶段的实证规律,职业经理人的“经理革命”是企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从“古典企业”到“现代企业”的产物;二是因为企业集团形成后,能够获得企业内在的组织租金,从而使企业集团的组织配置达到了一种相对优化的稳定结构。如通过内部的关联交易节省大量的交易费用;由合理分工而获得内部专业化经济的租金;规模的内部经济租金;内部学习产生的准租金收益;因垂直一体化而节约的避免机会主义者剥削专用性资产产生的准租金等。 结束语:我国企业集团的产生处于一种两难困境:靠政府行政干预的“被组织”模式,企业集团出现形成容易发展难的情形;靠“自组织”的自发模式又由于理论的模糊和实践中积累速度慢等因素的限制,集团的形成处于无序状态。本文提出的企业集团自组织模式可以看成一个成功个案的模式,关键在于依托核心企业的资源整合和制度、管理的整合,没有经历这样一个依托内部资源重构的过程,企业集团很难继续发展。 注释 1、戴伯勋、霍从刚:《论企业自组织兼并》,《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第12期。 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于树生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87页。 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于树生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3页。 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罗华平等译,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8页。 alfred chandler, “the visible hand”,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7.pp1-16. 参考文献 1、吴彤:《自组织方法论论纲》,《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年4月。 2、赵三宝、沈雪达:《产业的自组织理论和我国产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南京经济学院学报》1997年第5期。 3、张建华、蒋馥、陈忠:《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自组织现象》,《生产力研究》2000年第5期。 4、陈银法、叶金国《产业系统演化与主导产业的产生、发展———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阐释》《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3 年第 1 期 5、崔鲁光:《企业管理过程中自组织系统研究》,《经济师》,2001年第6期 6、路易斯.普特曼、兰德尔.克罗茨纳:《企业的经济性质》,孙经纬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 7、杨小凯:《当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8、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9、杨瑞龙、周业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10、杨瑞龙、周业安:《企业共同治理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11、江若尘:《大企业利益相关者问题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12、谢识予编著《经济博弈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1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价值工程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在工程施工中采用价值工程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案选择与优化,达到了降低工程成本,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目的关键词:价值工程工程成本方案选择与优化1价值工程的概念及工作步骤价值工程(ValueEngineering,简称VE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