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答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北京大学)第1章土石方工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简答题
1.土方工程施工中,根据土体开挖的难易程度土体如何分类?在土方工程施工中,根据土体开挖的难易程度将土分为:松软土、普通土、坚土、砂砾坚土、软石、次坚石、坚石、特坚石八类。前四类属于一般土 ,后四类属于岩石,其分类和鉴别方法,表1-1所示。
2.土的可松性对土方施工有何影响?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Ks,是计算车辆装运土方体积及挖土机械的主要参数;土的最终可松性系数
Ks′,是计算填方所需挖土工程量的主要参数,各类土的可松性系数见表1-1所示。3.基坑及基槽土方量如何计算?1. 基坑土方量
基坑是指长宽比小于或等于3的矩形土体。基坑土方量可按立体几何中拟柱体(由两个平行的平面作底的一种多面体)体积公式计算,如图1.1所示。即:
(1-6)
式中 H --基坑深度,m;
A1、A2--基坑上、下底的面积,m2;
A0 -基坑中截面的面积,m2。
2. 基槽土方量
基槽土方量计算可沿长度方向分段后,按照上述同样的方法计算,如图1.2所示。即:
(1-7)
式中V1--第一段的土方量,m3;
L1 --第一段的长度,m。
将各段土方量相加,即得总土方量:
(1-8)
式中 V1,V2,…,Vn--各段土方量,m3。
4.试述方格网法计算场地平整土方量的步骤和方法?1. 方格网法
方格网法计算场地平整土方量步骤为:
1)绘制方格网图
由设计单位根据地形图(一般在1/500的地形图上),将建筑场地划分为若干个方格网,方格边长主要取决于地形变化复杂程度,一般取a=10m、20m、30m、40m等,通常采用20m。方格网与测量的纵横坐标网相对应,在各方格角点规定的位置上标注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H)和设计标高(Hn),如图1.3所示。
2)计算场地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
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为角点的设计地面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之差,是以角点设计标高为基准的挖方或填方的施工高度。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按下式计算:
(1-9)
式中 hn--角点的施工高度,即填挖高度(以“+”为填,“-”为挖),m;
Hn--角点的设计标高,m;
H--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m;
n --方格的角点编号(自然数列1,2,3,…,n)。
3) 计算“零点”位置,确定零线
当同一方格的四个角点的施工高度同号时,该方格内的土方则全部为挖方或填方,如果同一方格中一部分角点的施工高度为“+”,而另一部分为“-”,则此方格中的土方一部分为填方,另一部分为挖方,沿其边线必然有一不挖不填的点,即为“零点”,如图1.4所示。
零点位置按下式计算:
; (1-10)
式中 x1、x2--角点至零点的距离,m;
h1、h2--相邻两角点的施工高度,均用绝对值表示,m;
a--方格网的边长,m。
在实际工作中,为省略计算,确定零点的办法也可以用图解法,如图1.5所示。方法是用尺在各角点上标出挖填施工高度相应比例,用尺相连,与方格相交点即为零点位置。此法甚为方便,同时可避免计算或查表出错。将相邻的零点连接起来,即为零线。它是确定方格中挖方与填方的分界线。
4) 计算方格土方工程量
按方格底面积图形和表1-3所列计算公式,计算每个方格内的挖方量或填方量。表1-3 常用方格网点计算公式
项 目 图 式 计算公式 一点填方或挖方 (三角形) ? ?
当b=a=c时, 二点填方或挖方(梯形) ?
三点填方或挖方(五角形) ? ? 四点填方或挖方(正方形) ? 注:1. a--方格网的边长,m;b、c--零点到一角的边长,m;h1、h2、h3、h4--方格网四角点的施工高度,用绝对值代入,m;∑h--填方或挖方施工高度总和,用绝对值代入,m;V--填方或挖方的体积,m3。
2. 本表计算公式是按各计算图形底面积乘以平均施工高度而得出的。
5) 边坡土方量的计算
场地的挖方区和填方区的边沿都需要做成边坡,以保证挖方土壁和填方区的稳定。边坡的土方量可以划分成两种近似的几何形体进行计算,一种为三角棱锥体,另一种为三角棱柱体。
(1)三角棱锥体边坡体积
三角棱锥体边坡体积,如图1.6中①~③、⑤~所示,计算公式如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