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与价值2(免费阅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物质世界 如:牛顿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系统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 牛顿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系统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 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道旁的梨该不该摘? 元代许衡一年夏天外出,天热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劝解道:“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答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 请透过“这道旁的梨该不该摘?”这一问题,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的有关原理对上述材料加以辨析。 (1)“该不该摘”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价值是客体的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即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 (2)同一客体对不同主体的价值是有区别的,因此,同一主体对客体价值的追求也是有层次的,主体(人)对事物的价值要做正确的评价和选择。 (3)价值问题说到底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该不该摘”反映了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 (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真理和价值的相互制约表现在: 一方面,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对相关真理的把握,真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价值实现的程度; 另一方面,真理在实践中被验证的过程,则有赖于价值在实践中被实现的状况。价值的实现表明,在实践中所遵循的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真理。 真理和价值的相互引导表现在: 一方面,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满足人们需要的价值追求引导着人们去探索相关真理,所以认识活动的指向是受价值追求的指向规定的; 另一方面,真理的不断发展也引导着人们进一步提出新的价值追求,人们在哪一个领域中获得的真理越多,人们就会在哪一个领域中提出更多的价值目标,因此真理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价值发展的方向和程度。 真理和价值的相互促进表现在: 一方面,真理的发展促进价值的实现,也就是说,真理的发展可以促使人们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其生活条件和发展方向,从而使人们的价值追求更合理,更符合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性; 另一方面,价值的实现又推动着真理的发展。人们时价值的追求越自觉、越合理、越深人,也就表明人们对真理的把握越全面、越深刻,同时也就越能够激发起人们探索真理的热情。 案例分析——黄禹锡事件 黄禹锡生于1953年,5岁丧父,母亲为养活6个孩子,放牛养家。黄禹锡孩提时代帮母亲照顾生病的牛,从而立下做兽医的志向。他埋头苦读,终于考上首尔国立大学兽医系,29岁便获得博士学位,不久便成为教授。此后,黄禹锡将一切金钱、精力、时间都投放到实验室,1995年研制出超级乳牛,1999年培育出全球首只克隆牛,随后更培育出全球首只克隆狗。这些成果,令他成为国际生命科学领域的权威人物,也成为韩国的民族英雄。 事业辉煌 2004年2月,黄禹锡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世界上率先用卵子成功培育人类胚胎干细 2005年5月,他们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的研究小组攻克了用患者体细胞克隆胚胎干细胞的科学难题。 风云突变 12月15日,黄禹锡教授的重要合作伙伴、韩国Mizmedi医院卢圣一理事长称,黄禹锡当天承认,2005年在《科学》发表的论文中的干细胞其实不存在。 价值服从真理——真理与价值之间的取舍原则 (二)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3.逻辑证明可以作为实践标准的补充。 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实践是历史的、具体的,任何时候的实践都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当时的一切认识。 1.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只有实践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 只有实践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 不能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 外星人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实践标准的补充:逻辑证明 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 鸭嘴兽是哺乳动物 鸭嘴兽是胎生的 哺乳 卵生 水果都含有维生素 梨是水果 梨含有维生素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很大的树,枝叶茂盛,伐木的人站在树旁边却不去砍它。庄子问是什么原因,回答说:“没有一点用处。” 庄子说:“这棵树正因为没有什么用处,才能活得长久,长成了参天大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