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路风-相信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力量.doc

发布:2017-08-29约4.14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路风:相信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力量其实高技术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旦捅破了之后跟种萝卜白菜没什么两样。经过50多年的经济建设,我们并不缺乏创新的物质条件,缺乏的只是创新的勇气和进取精神。 2009年上半年接近尾声,两则关于汽车的消息截然不同。一则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洋彼岸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正式申请破产保护,令全球汽车业震惊。而另一则是,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中国车市明显回暖,销量创下历史新高,勇夺世界第一。同时,关于自主品牌汽车的数据也煞是喜人。第一季度比亚迪F3荣登季度轿车销量榜首,这也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第一次问鼎品牌销量总冠军。在3月20日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多次提到对自主品牌的支持,甚至包括硬性的数据,如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超过40%,其中轿车超过30%#8943;#8943;种种数据能否说明,中国汽车业的自主品牌正在快速成长?而中国何时才能迎来自主品牌的真正崛起? 带着这些问题,日前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企业与政府研究所所长路风。几年前,路风在他撰写的报告《发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汽车工业的政策选择》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加强自主开发是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唯一出路。在合资品牌大行其道的汽车业界,该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看到了自主品牌的希望,有的却仍然对自主品牌的力量表示怀疑。时隔几年,路风的观点改变了吗? ■ 见证自主品牌快速成长 几组数据引起了我们的关注。2008年,国内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出现下滑,仅占整个汽车市场份额的25.92%,而2007年则为29.4%。2009年一季度,自主品牌轿车销售42.59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0%,连续三个月占据市场占有率第一宝座。透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自主品牌在年度间小幅度地进步与倒退,却判断不出自主品牌的整体发展态势。“这些年来自主品牌有进步吗?有多大进步?”记者上来就把这个最关心的话题抛给了路风。他的回答非常坚定:“进步是肯定的。在2001年奇瑞的第一款车上市之前,自主品牌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可以说是零,但经过8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接近30%,品牌也有很多家了。这已经相当不容易。只是其中的过程有低潮高潮。我们的企业可以说一直是在进步中,产品无论是质量还是外观也都在进步中。” 8年来,自主品牌不仅国内市场占有率实现了从零到百分之三十的跳跃,在进军国际市场上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自主开发企业打破了中国只进口、不出口轿车的状况,使中国的轿车出口量在2007年首次超过了进口量。 不到10年的时间,自主品牌的长足进步有目共睹,但未来发展形势如何?记者抛出了第二个问题,从路风的回答中看得出他对自主品牌充满了希望:“改革开放后,在许多新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最后的普及可以说都是由中国企业完成的。举个例子吧。改革开放初期,在中国最热的家电市场上,日本产品曾经占主导,但只有在后来海尔、长虹等中国企业发展壮大之后,家电产品才得以普及全国。同样,最后使汽车在中国普及的一定是中国的自主开发企业。现在,自主品牌企业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事实就能够说明,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开发企业已经迅速成长起来,它们变得更加强大只是时间问题。” ■ 市场需要自主品牌 “我们的自主品牌是在进步中,并且未来一定是赢家”。路风的这个论断有根据吗?记者讲出了自己心中的疑虑“如果我去买车,肯定更多地会考虑购买合资品牌的车,而不是自主品牌。因为人们更看重的是品质。这种普遍的心理如果调整不过来,又怎样去发展自主品牌?”路风并未直接回答,而是机智地抛出了另一个问题:“我想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在大多数人都这样去考虑、去选择的情况下,为什么自主品牌依然能够顽强成长?”“因为我们的市场需要自主品牌”路风给出答案。 对自主品牌汽车稍有了解的人都有共识,自主品牌汽车的外观、质量和合资品牌的比起来,确实存在一些差距,那么为什么自主品牌仍会有市场?路风说,我们的中国特色决定了自主品牌有它的市场。近年来,中国车市有很大变化,2000年之前主要是公务车市场,对价格不敏感,对配置敏感;2000年以后,一半以上的购车者是私人消费者,他们带来了新的消费思想与消费行为,即对价格非常敏感,看重性价比。合资车,想买但消费不起,价廉物美的自主品牌汽车就满足了人们拥有私车的愿望。低价,低端、边缘的市场,自主品牌汽车找到了它的立足点。在合资品牌主导的市场消费模式下,自主品牌的崛起就是在中国私车消费市场蓬勃兴起的情况下出现的。从卖得出去开始,自主品牌汽车就有了它可以生存下来的资本与希望,就会有它不断的进步与成长。所以在自主品牌的生存与发展上,自身的努力与中国汽车消费市场需求的多样性都是缺一不可的前提条件。 短短的几年,我们见证了以奇瑞、吉利为代表的中国自主开发汽车企业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