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社会背景及其意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社会背景及其意义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和分析归纳法,论述了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社会背景及其意义,呼吁社会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休闲方式,关注人的生命质量与生活质量。
关键词:休闲体育;发展;社会背景;意义
休闲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是衡量社会文明的标尺,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人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状态。所谓休闲体育是指在空闲的时间里进行的,以一定的身体活动形式为手段而产生最佳心理体验的有意义的现代生活方式。休闲体育不受限于活动的严格规定,积极追求内在的体验,使个人在精神和身体上都得到休息、放松和享受。休闲体育的特点:①活动的身心两元性特点,休闲体育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力与智力的统一、生理与心理的统一。②非功利性特点,休闲体育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悠然自得,与世无争”的放松与愉悦情怀,主要体现为休闲过程中的娱乐性和游戏性。③休闲过程中活动的身体参与性特点,人
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条件,自主选择休闲运动项目,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来达到精神和体力的恢复。
一、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社会背景分析
1.社会竞争的加剧,使得休闲体育成为人们缓冲压力、调节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休闲体育成为人们心理上的一种内在需要。现代社会转型时期,高效率、快节奏、强竞争生存状态,导致人们心理负荷过大,心理紧张感和压抑感成为现代社会最有代表性的心理压力现象。20世纪50年代我国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70年代为7.2%,90年代初为12.6%,现阶段为15.6%。约占25%的大学生患有心理障碍,最新资料表明,15-35岁人群死亡占第一位的是自杀。另外,由于现代社会科技的高度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存在许多障碍和隔阂,易产生交往壁垒、情感壁垒等,导致交流减少,感情淡化,沟通贫乏,进而产生心理健康疾病,人际关系出现危机等。而休闲体育所具有的使人轻松、愉悦、自由、互动等特性,必然迎合现代人调节精神、放松心情等心理需要,从而进入现代人的生活,成为现代人健康、科学、文明生活方式的必然选择。
2.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使得脑力劳动的比例增加,休闲体育成为人们生理上的内在需求。科学技术革命和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人们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计算机、电梯、电话、传真的诞生,使人不出房间就可以完成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据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人的运动量仅是60年代的1/3,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比例由机械化初期的9∶1发展到全自动化时代的1∶9。运动缺乏症:由于运动减少,脂肪沉积,动脉硬化增多。据报道我国人口体重超标率近10年剧增,城市成年人体重超标的比例约35%,一般在20%-30%;而在美国,由于缺乏运动,每年至少有30多万人失去生命。由此可见,休闲体育必将成为现代人生理上一种内在的需求。
3.双休日工作制度的实施,为人们参与休闲体育提供了一定的时间保证。我国现在的年工作时间约为2008小时,已经接近了20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英国的水平,超过了日本。我国于1995年开始实行每周工作40小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琪延带领的生活时间分配课题组透露,中国城市居民的平均日工作时间为5小时1分钟,个人生活必需时间为10小时42分钟,家务劳动时间为每天2小时21分钟,闲暇时间为6小时6分钟,分别为每天全部时间的21%、44%、10%和25%,从终身时间分配来看,正规学习时间约为全部生命时间的7%,工作时间仅仅占10%,闲暇时间约占33%。以上这些均说明了在时间条件上,我国居民已基本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也已经具备了参与休闲体育的基本条件。
4.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为大众体育与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保障。我国2008年比199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11.26倍,类似于20世纪60-70年代日本、德国的发展水平,虽然在总量上还没有达到它们的水平,但发展速度已经相当,且经济专家们预测今后20年左右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增长仍将保持7%-8%。2003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了1000美元,2006年则突破了2000美元,而到了2008年则突破了3000美元的大关。大量研究表明,当恩格尔系数达到65%时,开始出现娱乐消遣性消费,当恩格尔系数达到50%以下时,这类消费可呈现稳定的持续性增长。国外大量的经济学研究也证明,当人均GDP从800美元跃进2000美元时,将出现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休闲娱乐获得快速增长的时间。有研究表明,经济因素在影响人们参与体育的因素中占到了第一位,权重达39%,国民收入在经济因素中列首位,因此我国现有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将更有利于大众休闲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5.近10年来我国一些相关体育法规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