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及途径探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及途径探究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创新,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以创新为主线,力求通过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2
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并相继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和工作部署,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和阵地。因此,教学方法的创新成为能否发挥其作用的重要方面。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样,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因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和创新实践教学,既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又是更新教育观念的关键。教学内容方式的深化探索,不但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还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
实践即社会实践,广义上指的是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全部活动,主要是指生产劳动、政治变革(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来看,自然与社会的联系、社会与人的联系、历史社会(人)与现实社会(人)的联系,都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都是实践的产物。而实践总是受人的认识的影响,表现为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这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实践的方法论的原则,同时也是正确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论的前提,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就要综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的内在统一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这就要科学的认识和界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社会科学又同自然科学的实践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它是以社会为场所,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就是富含“社会实践性”的教学,所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要“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并将其作为实践教学的有益延伸。这样就纠正了以往把在校外开展的实践教学的延伸理解为实践教学的唯一模式,缩小了实践教学的外延。
二、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方法创新的原则
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体、客体、内容、方法、环境、载体等要素和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素和谐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主体与客体之间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环境、载体等要素,应该是一种配合协调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机地匹配,形成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有利于塑造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和谐互动的教育机制。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与途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就要根据新形势的需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从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人生经历和思想特点出发,采取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加强实践教学,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核心内容。
(一)组织课堂实践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实践课就是把授课内容通过教师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演讲、辩论、讨论和表演等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在理论教学环节中穿插进行。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教学可以把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和现实问题拿来,大家做主题演讲、讨论、辩论以引起争鸣,教师再进行总结。这样对于有些问题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而且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一些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排练,教师进行指导,加强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比如,对于程序法的教学完全可以通过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