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节心电图基本知识.ppt

发布:2019-03-19约6.62千字共7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振幅 RaVR < 0.5 mV;RaVF < 2.0 mV; RaVL < 1.2 mV;Rv5 < 2.5 mV; Rv1 < 1.0 mV;RI+ SIII < 2.5 mV; Rv5 +S v1 < 3.5 mV(女), < 4.0 mV(男); Rv1 +S v5 < 1.2 mV。 RI < 1.5 mV; RII < 2.5 mV RIII < 1.5 mV II+ RIII < 4.0 mV 五、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 5、临床意义 QRS波群时间延长、电压增高见于心室肥大或室内传导阻滞。 Q波过深过宽见于心肌梗死。 低电压 三个标准导联或三个加压单极肢体导联中,每个导联的正、负向波的绝对值相加小于0.5 mV,或胸导联中每个导联的正、负向波的绝对值相加小于0.8 mV,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胸腔积液或积气、高度水肿等,偶尔可见于正常人。 五、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 (四)?ST段 1、正常值: ST段下移0.05mV; ST段上移0.3mV(V1~ V2 ) V3导联ST上移0.5mV 其余导联ST段上移0.1mV。 五、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 2.临床意义 ST段下移0.05mV提示心肌缺血或心肌损伤。 ST段异常上抬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包炎。 五、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 (五)T波 1.形态 圆钝,两肢不对称, 前肢-长、坡小, 后肢-短、坡陡。 2.方向 大致与QRS波主波的方向一致。Ⅰ、Ⅱ、 V4~V6 直立, aVR倒置,其余可变。 3.振幅 T波同一导联1/10R波(在R波为主的导联) 五、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 4、临床意义 T波显著增高(尤其是双肢对称)可见于心肌梗死早期、高血钾; T波低平或倒置,见于心肌缺血、心肌损害、低血钾。 五、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 (六) QT间期 1.正常值 0.32~ 0.44s 与心率有关. QTc=QT/√R-R,最高值为0.44s 2.临床意义 QT延长:见于低血钾、低血钙、心肌缺血、心肌损害、胺碘酮等药物影响或中毒。 QT缩短:见于洋地黄效应、高血钙。 五、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 (七) U波 1.正常值 在V2~V4导联较清楚; T波之后0.02 ~ 0.04s的小波,不高于T波; 方向与T波相同。 2.临床意义 U波明显增高见于低血钾; U波倒置见于高血钾、 心肌缺血。 五、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 正常心电图 五、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双极肢体导联 三、心电图的导联 * (二)单极肢体导联 1.单极右上肢导联(VR) 右上肢正极 (+) 中心电端负极 (–) 2.单极左上肢导联(VL) 左上肢正极 (+) 中心电端负极 (–) 3.单极左下肢导联(VF) 左下肢正极 (+) 中心电端负极 (–) 三、心电图的导联 * 单极肢体导联 三、心电图的导联 * (三)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1.加压单极右上肢导联(aVR): 右上肢正极 (+) 中心电端负极 (–) 2.加压单极左上肢导联(aVL): 左上肢正极 (+) 中心电端负极 (–) 3.加压单极左下肢导联(aVF): 左下肢正极 (+) 中心电端负极 (–) 三、心电图的导联 *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三、心电图的导联 * (三)胸导联是单极心前区导联 胸前区正极 (+) 中心电端负极 (–) 三、心电图的导联 * 常规探查电极在胸前有6个部位。 V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