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补充:我国医疗保障体系.ppt

发布:2019-02-24约3.12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改革与发展 建国后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建立 公费医疗 覆盖范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革命伤残军人、高校学生等 资金来源:财政收入 劳保医疗 覆盖范围:企业职工和企业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和离退休人员 资金来源:企业收入 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 改革开放后——1992年前的改革 医疗市场需求方 改变全免费的做法,个人自付的比例大多在10%-20% 医疗市场供给方 改革医疗费用的支付和管理:将企业、财政部门和医院捆绑在一起,在实行定额的基础上,超支部分由三个部门共同承担 制定基本药品目录,划定公费医疗用药报销范围 对大病统筹和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统筹制度进行了探索 探索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1992-1997) 建立全新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试点 1994年,《关于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意见》 江苏省镇江市和江西省九江市作为试点城市 新型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 1998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规定》 基本原则:低水平,广覆盖、双方承担、统帐结合 覆盖范围: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乡镇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及其从业人员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 缴费办法: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 统帐结合: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一般为用人单位缴费的30%左右,具体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个人账户的支付范围和职工年龄等因素确定。 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要划定各自的支付范围,分别核算。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从个人帐户中支付或由个人自付。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用,主要从统筹基金中支付,个人也要负担一定比例。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可以通过商业医疗保险等途径解决。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 政府主导的医改方案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框架是由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以公立医院为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组成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2011年基本医疗体系覆盖全民,2020年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体系 建立覆盖全民的医保制度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15岁以下免费接种乙肝) 建立基本药物制度 医院管办分开 ……… 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形式为补充 Logo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筹资水平: 职工工资总额 6%+2%=8% 5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 >10% 模式: 社会统筹(住院) + 个人账户(门诊) 社会统筹(住院) + 大病补偿(门诊) 模式:板块式,通道式, + 补充医疗保险 Logo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参加对象: 城镇职工以外的其他人群 (儿童、学生、无业者、残疾人、老人——) 缴费标准 不同人群,不同绝对数缴纳标准 模式 住院统筹〔+门诊统筹,+特殊病种〕 补偿水平 一般50%左右 筹资成本高,筹资公平性低,保险覆盖率较低 Logo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03年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卫生部、财政部和农业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中明确指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 不同医疗保障制度比较 制度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性质 公益性福利性 公益性福利性 公益性福利性 目的 不以盈利为目的 不以盈利为目的 不以盈利为目的 实施方式 强制性 自愿参加 自愿参加 基本理论 风险分担 互助共济(风险分担) 互助共济 基金来源 国家、单位、个人 国家、集体、个人 集体、个人 筹集标准 工资总额百分比 固定缴费额 固定缴费额 保障对象 城镇职工(劳动者) 农村居民(全社会) 农村居民 参加条件 缴纳保险费 缴纳参合费 缴纳参合费 组织机构 政府领导的保险机构 政府领导的管理机构 政府引导的管理机构 保障水平 基本医疗、限额、封顶 大病为主、限额、封顶 多种形式、限额、封顶 制度模式 社会统筹+个人账户 社会统筹+家庭账户 集体保障,多种形式 *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性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