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am Production续Program Production续.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节 字幕机
一、常用的叠字方法
1、在画面上叠字幕
2、在图片或彩底上叠字
3、字幕机叠字法
(1)串接
(适合于后期制作,但会影响节目信号质量)
(2)并接
二、字幕机
1、组成:见上上图
2、连接:串接、并接
3、操作、播出、系统设置:见书P164-165
第六章 电视音响技术基础
第五节 电视音响制作
一、创造音频空间
(一)声音的实感
声源发出的声音随着与听音者距离的变化,会产生强度和音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属性就是声音的实感。
声音的实感是由听音者听到的声源发出直达声和反射声的比例决定的。
声源离传声器越近,直接声波与间接声波的比例就越大,所以声音的实感就强,这时候接收到的声音也就越热烈、丰富和亲切。
控制声音实感的方法:控制反射声(室内吸音材料)、拾音器(单向全向话筒)、拾音距离(近远)。
(二)声音的空间立体感
声音的空间立体感指的是声音的实感和图像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是声音的实感和视频空间里面的图像共同决定着声音的空间立体感。
二、电视音响的录制方式
(一)同期录音
同期录音就是声音和图像同时录制。
这种制作难度大,对制作业务水平要求较高,主要用于现场编辑方式制作节目。
这种方式中,声音与图像同时处理,因此,不太容易取得较高的声音质量。
(二)先期录像、后期录音(常见)
可以取得比较高的质量。
单机摄录方式制作节目。
主要用于电视剧、专题片、新闻、教育电视节目等。
(三)先期录音、后期录像
1、主要用于音乐专题节目的制作。
2、专业上称之为VOS(Video on Sound)方式
3、两种处理方法:
(1)由录音机先把声音复制到录像带,然后用录像机边放声音,边插入图像。
这时一般采用EFP系统进行录制图像工作,采用插入编辑模式,只录画面,不录声音。
(2)把事先录好的声音用录音机在现场重放,演员随声音进行表演。
使用ENG系统进行边复制声音,边录图像。然后将用于后期编辑的磁带(编辑版),先复制上声音,再将用ENG系统得到的图像素材,以声音为线索用1对1磁带编辑系统进行插入画面的声音对口型的画面编辑。
三、电视音响的构成与归类
A 构成
(一)人声
1、由人的声带发出的一切声音
2、作用
⑴ 人声的主要作用是表达感情,塑造形象。
⑵ 表达某种气氛(人声鼎沸,听不清楚细节)
⑶ 时代感和地区色彩
⑷ 画外音的解说(传递信息)
(二)自然音响
1、除了人声和音乐之外,任何生活中的噪声,其中也可以包括作为背景的人声和音乐。
2、作用:
⑴ 可创造环境感、气氛、真实感,起到加强画面的作用
⑵ 暗示画外的另一个空间,扩大视野,打破画框。
⑶ 塑造声源的距离和纵深感。
⑷ 塑造空间感
⑸ 塑造人物性格
(三)音乐
1、分类
(1)故事空间音乐:音乐本身就是节目的主体
(2)非故事空间音乐(表现性音乐)
2、非故事空间音乐的作用:⑴ 可以烘托情绪,气氛。
⑵ 表现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
⑶ 表达时代感,注意时代音乐的准确性。
⑷ 加快或者减慢节奏。
⑸ 描绘作用。
B 归类
(一)解说
是电视节目中专门的语言表达形式,即对解说词的朗读。
是针对节目内容的语言说明,但绝不是画面的简单重复,是对画面的补充和重点强调。
应当清晰、悦耳。
(二)效果声
1、同期效果声
与画面的动作同时发出的声音,即声画同步。
2、背景效果声
又称为“背景声”,是宏观上与画面对应的声音。
3、模拟效果声
是用人工方法做出来的且与画面相配合的声音。
(三)音乐
为完美地表达节目内容而为画面配制的音乐,即背景音乐。
特点:善于抒发和表达情感。
作用:渲染情绪和气氛;也可以组接画面,保持节目的连续性;完整的音乐具有段落提示和分隔作用。
(四)归类举例
新闻 专题 电视剧 解说 解说词 解说词 旁白、内心独白、对白 效果声 现场采访对话
现场效果 现场采访对话
现场音乐效果 现场音响
音乐、歌曲(对应画面) 音乐 无 音乐 音乐、歌曲(不对应画面) 四、电视音响的录制与合成
(一)音响合成工作的原则
1、声画对位:指的是节目中的声音与画面之间的对应关系。
具体要求:
① 解说词与画面相对应(宁短勿长)
② 效果声必须与动作和场景相对应
③ 音乐必须与节目段落相呼应
2、强弱得当:
一般情况下,解说词效果声音乐;
效果声、音乐同时出现时,效果声音乐。
(二)音响合成的步骤
1、声画对位,分别录制
(1)声道分配原则:
在完成图像编辑之后,可以得到一盘路由图像的磁带——节目版。
在复制工作版的时候,节目版的同期声被复制到工作版的2声道上,复制工作版既解决了磁迹不够的问题,也解决了合成声道预留的问题。
节目版 工作版 CH-1 录制解说词 录制音乐声 CH-2 预留合成 录制效果声
(2)解说词的录制
①设备的配置与连接
②录音环境
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