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探究性教学案例研究.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中数学教学探究性教学案例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探究性教学案例研究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 ”,“重视学
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 强调课程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要与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相联系,
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 ,“将课程与学
习融为一体,要展示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提供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 ”
上述精神表达了数学教学的新理念, 即坚持 “以人为本”,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去掌握知识. 培
养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与热爱, 使学生从接受者转变为分析者、 探究者, 让学生自己学会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案例: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在教学时, 我选择了这样一道例题: 斜率为 1 的直线经过抛物线 y2 =4x 的焦点 F,且与
抛物线相交于 A 、B 两点,求线段 AB 的长.
⑴尝试解决:
方法 1: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求出 A 、B 两点坐标,再用两点间距离公式。
方法 2: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求出 A 、B 两点横坐标,再运用抛物线定义,
推出本题的解法并不难,学习程度中上的学生大都用方法二,学习中下学生大都用方法一。
然而仅仅就题论题,显然不能充分体现该题的教学价值,所以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⑵问题探究:
问题 1:同学们能不能不求坐标就可以求出线段 AB 的长?
方法 3:在方法 2 的基础上由韦达定理可实现不解方程就能解决问题的目的。
问题 2:将上题变为:斜率为 k 的直线经过抛物线 y2 =2px 的焦点 F ,且与抛物线相交
于 A 、B 两点,求线段 AB 的长。
探究结果:
①过抛物线焦点的弦长公式
②当直线垂直于 x 轴时, |AB|=2p ,此时 |AB| 叫抛物线的通径,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通
径的几何意义。在此过程中同学们还会发现
③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问题 3:在方法一中能不能不求出点的纵坐标?(此问题由学生提出 ,相对问题一要难一
点,所以要求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来完成)通过同学们的探索和教师的点拔得出如下成果:
( 圆锥曲线的弦长公式 )
⑶理性归纳:
①体现了方程的思想;
②得到了求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所得弦长的一般公式 . (与焦点无关)
③为下一节课“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
⑷开放式变换问题:
问题 1:在本题的基础上提出:以 AB 为直径的圆和准线有何关系?
问题 2 :过抛物线焦点 F 的直线交抛线于 A 、B 两点,通过点 A 和抛物线顶点的直线
交抛物线于点 D ,试判断直线 DB 与 x 轴的位置关系 .
二.反思与建议:
(1) 注意问题情景的设计,引发学生的兴趣 .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一节优秀的课, 必须重视导引的设计。 探究性教学的导引设计,
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习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
1 / 4
高中数学教学探究性教学案例研究
对设计的导引的几个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思维活动起到了积极的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