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节能减排为建设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提供技术支撑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推进节能减排 为建设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提供技术支撑
??? 党的十八大强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行业,也是国家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之一。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印发了《交通运输行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颁布了《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指导意见》。
交通运输部《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
《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
印发了《关于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落实〈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
深圳、杭州、厦门等26个低碳交通试点城市
杨传堂部长在201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发表的题为《发展绿色交通 共建美丽中国》的署名文章,提出了推动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的四点要求,
码头船舶岸电设施建设技术规范等20项公路水路相关标准和规范,
一是在制度创新上,经过几年努力,初步形成了包括法规、规划、标准和规范的多层次制度体系。结合我省实际情况,通过这些法规、规划、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对规范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2011年,交通运输部联合财政部设立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通过确定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优先支持范围和领域,开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申请和审核工作。自专项资金设立以来,共对413个项目给予“以奖代补”,补助资金总额接近7.5亿元,所形成的年节能量为15.8万吨标准煤,替代燃料26.2万吨标准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9.9万吨,用7.5亿元的专项资金拉动了200亿元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投资,同时也加快了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信息化产业的技术进步,充分发挥了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的引导作用。2012年,推出了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区域性项目和主题性项目管理模式,开展了节能减排项目的第三方审核试点工作,通过创新资金管理模式,逐步实现从支持零散项目向扶持规模化聚集性区域、主题项目转变。2013年,区域性与主题性试点、第三方审核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发布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第三方审核机构认定暂行办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区域性主题性项目实施细则》、《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能力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配合部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设立,江苏、重庆等地方也设立了专项资金,加大了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通过节能减排资金和项目管理模式的持续创新,对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产生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加强科技创新,为绿色交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在节能减排工作上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立足全局。立足国家节能减排和行业发展全局。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根据规划引导,落实节能减排的要求。
三是坚持探索创新。通过“干中学”和“学中干”的方法,在不断摸索和前进中总结经验,探索与实际相符的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思路。同时依靠典型示范引路,以点带面,有力有序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向纵深发展。
四是坚持合作联动。在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下,积极争取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充分用好行业内外的各种资源,建立健全协同合作机制,实现内外协调、上下联动的合力。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与党中央、国务院对交通运输行业的要求、与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期盼相比,我们在工作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与不足。特别是交通运输领域作为全社会三大重点节能领域之一,我们感到任务十分艰巨,压力比较大。实际工作中也存在几方面不足: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工作进展不太平衡,尤其在务实推动上还存在较大差距;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目前还离不开资金的引领和投入,从总体上看,资金投入明显不足,特别是地方的配套资金在很多省市区还没有得到完全落实;节能减排基础能力还很薄弱,比如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还不完善,对全行业节能减排实际量的统计监测还未完全实现全覆盖,考核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仍不健全。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努力解决。
二、准确把握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要求
传堂部长在署名文章中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这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抓好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要求。当前我们正处在建设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时期,全行业要转变理念、统一认识、抓住机遇、精心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坚决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发展作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摆在突出位置,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各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