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钢东区3200m3高炉降焦增煤实践与探索.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邯钢东区3200m3高炉降焦增煤的实践与探索
张永丽 李志明
(河北钢铁集团邯钢公司)
摘 要 高炉装备的大型化不但客观上对原燃料的质量、生产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需要高炉操作理念不断创新,操作技术不断进步,以适应高炉的大型化需求。邯钢东区3200m3高炉2010年以来,通过对标学习、改善焦炭质量、创新操作制度、采用趋势管理控制等措施,高炉在保持长期稳定顺行的基础之上,利用系数、焦比、煤比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新的飞跃。
关键词 高炉 焦炭热性能 煤气分布 趋势管理
1 概况
邯钢东区3200m3高炉是炼铁部第一座3200m3以上炉容的大型高炉,有效容积为3200m3。高炉炉体采用砖壁合一的全冷却壁结构,其中炉腹、炉腰及炉身下部为4段铜冷却壁,炉体冷却系统全部采用软水密闭循环系统。炉前设有4个铁口,嘉恒环保渣粒化处理系统;配有三座卡鲁金顶燃热风炉,煤气回收除尘系统首次在邯钢大型高炉上采用了干式布袋除尘技术。高炉于2007年5月开始动工建设,2009年7月6日建成投产。高炉达产后转入正常生产阶段,由于对大型高炉内在规律认识的不足和缺乏大型高炉的操作经验,到2009年11、12月,利用系数、焦比、煤比等主要经济指标仅达到2.30t/m3.d、360kg/t和130kg/t的较低水平,与国内
高炉装备的大型化不但客观上对原燃料的质量、生产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需要高炉操作理念不断创新,操作技术不断进步,以适应高炉的大型化需求。2010年以来,通过采取对标学习、改善焦炭质量、合理煤气流分布、采用趋势管理控制等措施,高炉不但保持了长期的稳定顺行,而且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从5月起焦比达到340kg/t,煤比达到160kg/t,从9月起达到煤比165kg/t,从10月起日产稳定在7800t/d,焦比330kg/t以下,煤比165kg/t以上
表1 3200m3高炉主要经济指标变化情况
月份
利用系数
t/m3.d
焦比
kg/t
煤比
kg/t
燃料比
kg/t
风温
℃
【Si】
%
休风率
%
09年11月
2.228
365.6
125.3
524
1157
0.39
4.08
12月
2.363
362.4
134.3
532
1158
0.35
0.20
10年1月
2.370
338.5
148.9
525
1150
0.34
6.32
2月
2.397
346.3
142.0
526
1175
0.34
0.28
3月
2.336
370.1
141.5
543
1199
0.37
0.29
4月
2.343
357.8
143.3
530
1146
0.40
10.48
5月
2.417
342.9
161.7
535
1199
0.39
0
6月
2.308
389.2
136.0
563
1200
0.38
0.81
7月
2.357
367.3
147.2
552
1199
0.41
8.3
8月
2.406
341.9
155.0
541
1201
0.39
0
9月
2.355
325.1
164.2
526
1201
0.37
4.28
10月
2.419
328.9
165.1
530
1192
0.37
0.75
11月
2.435
325.0
166.0
528
1202
0.37
0.91
12月
2.439
340.0
147.0
522
1195
0.40
5.49
2 改善原燃料质量,实施精料方针
高炉生产“七分原料、三分操作”,说明精料对高炉生产的基础性作用。其中,焦炭在炉内起到很好的料柱骨架作用,它的热强度指标对于改善高炉下部的透气性,尤其是炉缸“死焦柱”的透气性和透液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炉容级别的高炉对焦炭质量要求是不同的。随着东区炼铁部高炉装备水平的大型化,焦炭质量也逐步得到改善。
2.1改善自产焦炭热性能指标
表2 2010年自产焦热性能指标
项目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CRI
27.2
28.1
28
26.1
24.4
24
24.6
24.3
24.3
24.7
23.7
25.1
CSR
63.7
63.1
63
64.4
66.8
66.6
66
65.9
66.3
66
67
65.8
图1 2010年自产焦炭热性能变化趋势图
2.2 提高入炉焦炭粒度
邯钢自产焦产量不足,外进焦炭进量大并且全部汽车倒运容易破碎,含粉率高,成为3200m3高炉提升指标的制约因素。针对这种情况,主要采取高炉料仓仓位管理制度,控制仓位高度,减少焦炭摔落破碎;针对不同炉容级别的高炉,合理制定不同焦炭筛分标准,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大焦、中焦、焦丁分级入炉。此举,不但提高了3200m3高炉入炉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