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村留守群体研究.doc

发布:2017-04-21约6.29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农村留守群体的研究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批向城市转移必然导致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大量存在,本文通过对崇礼县农村留守群体的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思路和对策,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留守群体 现状 问题   建议 目录 基本情况1 2生存现状及存在问题 1 2.1留守老人,孤苦伶仃,每况愈下1 2.1.1体力负担重1 2.1.2、抚养负担重2 2.1.3、心理负担重2 2.2留守妇女,肩挑重担,艰难谋生 2 2.2.1劳动强度大,健康意识较差2 2.2.2精神压力大,防范力量减弱2 2.2.3文化生活少,综合素质偏低3 2.3留守儿童,粗放管理,自由成长 3 2.3.1家庭教育缺失 3 2.3.2行为习惯较差3 2.3.3安全缺乏保障3 3 解决农村留守群体问题的思路及建议4 3.1针对留守老人 4 3.1.1强化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宣传教育 4 3.1.2完善农村养老及医疗保险制度4 3.1.3加强活动场所建设5 3.2针对留守妇女5 3.2.1建立互助组织,减轻留守妇女劳动强度5 3.2.2加强政策扶持,鼓励本地创业5 3.2.3做好维权工作,保障留守妇女合法权益5 3.3针对留守儿童6 3.3.1父母要转换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6 3.3.2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组建优异的理论教育 6 3.3.3社会要创造和谐的环境,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6 参考文献7  PAGE 7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乡城流动,由此带来的农村留守人口现象自新世纪以来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亲人的分离和家庭生计的维系,使留守村庄的老人、妇女和儿童的生活承受了深刻的变化与负担。 基本情况 近年来,农村大批青壮年男子纷纷外出打工,留下儿童、老人、妇女守在家里。这样,就产生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这一特殊群体,留守群体规模大,问题多,他们的生活、生存问题令人忧心。 据调查,崇礼县共有10个乡(镇),211个行政村,总面积233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达2159平方公里,耕地37万亩,是个典型的山区小县,总人口12万,其中农村人口10.8万,农户3.45万户,农村从业人员4.84万人,其中女性占38.1%。据初步统计,全县农村现有留守妇女近2万人, 14岁以下留守儿童1.8万人,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3.2万人。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经济发展越落后的乡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比例就越高,留守人群的数量随之增大。从区域分布来看,留守人群的分布呈现北多南少、农村多集镇少的趋势,留守儿童还呈现出小学多初中少、女生多男生少的状态。同时我们发现,留守妇女和老人的生活普遍比较清苦,经济状况不佳,生活面临较多的困难。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不佳、家庭教育极度缺失、业余生活比较单调,部分留守儿童呈现出封闭、孤僻、仇恨、冷漠等心理问题。 2生存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们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和现场观察,分别对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进行归纳,基本摸清了崇礼县留守群体面临的困境,现分别予以阐述。 2.1留守老人,孤苦伶仃,每况愈下 农村留守老人普遍存在感情孤独、经济困难、养老缺位等突出问题,尤其是行动不便、患有老年病、生活难以自理的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十分令人担忧,有些留守老人还表露出轻生的思想倾向。 2.1.1体力负担重 青壮年外出打工后,家庭的生产劳动自然而然的由留守老人承担。虽然体力严重透支,但留守老人都还在坚持。走访中,大部分老人提起家里的生产状况时无奈的回答:“做不动也要做呀!田荒了吃啥?!能动一天就种一天,种不动了再说!” 2.1.2、抚养负担重 子女外出打工后,大部分老人与孙辈组成“隔代家庭”,还有不少留守老人的子女全部外出打工,仅留下老年父母及未成年的孩子,留守老人基本上没有子女在身边照顾。因此,老年人害怕生病,很多老人都谈到“有子女在身边要安心得多,有个照应。”并且留守老人还要照顾孙辈,有的孙子年龄小,不能离身,给老人农作及家务劳动带来极大不便。 2.1.3、心理负担重 农村老人大多识字不多,隔代教育力不从心,让老人极度担心却又无法监督管教。同时,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为留守老人与子女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有的子女一去多年杳无音讯,有些老人甚至“不知子女是死是活”。由于子女不在身边,部分留守老人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缺乏家庭温暖,使他们倍感孤独。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高,留守老人行动越来越不方便,他们与外界的接触也相应越来越少,除了看电视、聊天,老人基本上没有别的消遣方式,有的独居老人有心里话没处诉说,有时间没处打发,极易产生心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