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苏教版数学-1全2册教学计划.doc

发布:2017-02-10约3.04万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全册课时安排    一. 数一数 1课时    二.比一比 1课时    三. 分一分 1课时    四. 认位置 1课时    五.认数(一) 10课时    六.认识物体 2课时    七.分与合 6课时    八.加法和减法 21课时    九.统计 1课时    十.认数(二) 5课时    十一.认识钟表 1课时    十二.加法 10课时    十三.期末复习 4课时   、教学措施   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要注意低年级儿童心理特点,注意教学语言的儿童化、情趣化,准确性和科学性;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和作业习惯;   让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研究  概率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五、课时安排:课时 内容 课时 一、课时 二、课时 三、课时 1课时 12课时 2课时 1课时 课时 1课时 课时 课时 第一单元、认识乘法 一、教材析: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较容易的加、减法口算的基础上,本单元教学乘法,重点是乘法的意义。全单元包括两道例题、两次“试一试”、一次“想想做做”和练习一。教材编排有以下特点: 1、强化对相同数连加的认识和计算,为初步认识乘法作比较充分的准备。乘法和加法是有密切联系的,掌握了加法就具备继续学习乘法的条件。在已学过的加法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是两个数相加和三个不相同的数连加,对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由于接触较少,显得相对陌生。为此,教材在教学乘法前加强对几个相同数连加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计算几个相同的一位数连加的能力,为学习乘法扫除障碍,打下扎实的基础。 2、让学生充分体会乘法的意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教材没有把乘法意义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既用加法也用乘法解答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实际问题,从中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意义的两个主要内涵:在几个相同数相加时才能用乘法算,列乘法算是往往比加法算式简便。 3、把理解乘法意义和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优化概念形成的过程。乘法意义属于运算概念,小学生形成概念的一般过程是“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有关概念的感性认识→把感性认识加工成表象或抽象成概念→在实践中应用概念并进一步拓展概念”,可见概念的形成始终和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本单元教材改变了过去的数学教材先教学乘法意义再教学乘法应用题的内容结构,从蕴含乘法意义的例题起,就把形成概念和应用概念融为一体。 二、教学目标: ????1、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