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城乡社区治理中利益协调机制探析.doc

发布:2017-05-26约2.0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城乡社区治理中的利益协调机制探析   摘要:综合分析“治理”与“协调”二者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前者是指个体或机构治理公共事务的众方式的综合,它可以调节各种冲突的有矛盾的利益个体,实施各项持续的互动的行动。而这一系列的行动的基础便是关于各方利益的协调,在协调中要经历机制的完善、结构的创新等 关键词:利益协调机制;城乡社区治理;公共服务利益 一、城乡社区治理与利益协调之间存在的关系 “利益”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存在价值的认同,或者说此客观事物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所以利益的内容客观,形式则反映的是主体的需求这样的主观要素。因此,城乡社区的管理其实就是不断的处理利益与矛盾,只有这样,各个管理的主体才会合作来治理公共事物,进而达到最大的共同利益 城乡社区治理的方式本源是利益协调机制,基础是各治理理论在治理中的应用。“为了可以贴近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社区治理的时代到来了”。在治理中,为达到最优的共同利益,就要用各种机制来协调各方利益,这个过程叫做善治,其中这些利益包括工作方法,构造、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等:而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益的构架、利益的协调原则、运用协调手段的方法,还有与别的协调系统间存在的关系。当很多主体的需求得到了很高程度的满足,或当个体之间的利益趋于平衡,这时就比较接近最优的资源配置,而各个主体的自觉性、协同性、有序性都将提高 当今社会距离城乡与社区的善治还有一定距离,因为现实的社会情况是政府在社会治理中扮演主要角色,而其他社会群体的功能还是很薄弱,人们的管理意识模糊,管理结构和机制也不完备。但也要了解到,我们国家的社会建设与治理所接触的新领域日益增多,协调多方利益的难度也在加大。因此,仅用利益来激发各个主体的积极性是不行的,因为当利益的分化越过了某个程度,将会使冲突进一步激化,所以要创立科学的利益协调的机制,以协调矛盾、规避冲突,促进社会公平,达到善治,这也是治理与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点课题 二、善治的利益协调机制 城乡社区治理中的利益协调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一起参与各项公共事务,使公共资源得到最大的整合,这其中有关乎很多成员自身利益的领域。所以利益协调机制的建立,要遵循科学发展观,也要为人们的切身利益考虑,统筹兼顾 建立整个协调机制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各方主体加入管理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与行动力、各种规则的制定等。它的权力实施是多维度的,即凭借商讨、协作等民主的方式来确认管理办法,它的执行与权威性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认可度,所以它的治理也算是一种自我治理,治理参考的是各个参与者的意见,但只是参考,并不一定被采纳。只有这样的自主治理民主管理才可以使城乡社区治理有序、科学、文明 三、优化各利益主体的内部结构 (一)加强基层政府在城乡社区治理管理中的各项能力 要考虑到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和他们的切身利益:优化政府职能,做好建设中的各项规划、决策、执行、监督工作,为城乡社区的发展提供可行的帮助与支持;规范各项公共服务,明确职能权限:在可能的情况下要行政透明、阳光,吸引社会与政府合作 (二)要发展政府与社区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 社区非营利组织不管是在社会资源上还是在服务上都可以对政府的治理提供帮助,党的政策也鼓励发展社区自治组织、社会团体等。政府可以在这些组织刚成立时给予一定的支持帮助 (三)要提升人民群众的自治力 人民群众的自治力也是人民群众权力的一部分,人民的自治可以提升人民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提升人民群众自治力的重点是健全相关的各种机制规定等。此外还要有目的对人们群众开展一系列的培训与教育,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执行能力以及对现代治理理念的认识 在做到了以上几点之后,还要兼顾以上这些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使他们之间的合作性与互动性得以体现 四、完善与创新城乡社区利益协调机制 首先最重要的是要从本质上调和各方的利益矛盾,在社会生产要素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较大的现实中,要多考虑低收入群体的利益。此外,还应完善冲突应对机制,以便及时应对各种冲突矛盾。尽可能做到预防为主、应对高效 其次是要学会运用现代的网络科技,建立多方治理者信息沟通的平台,或者凭借开会等传统方法来获取多方治理者的建议,让人们有一个可以表达自己需求的理性平台 再者就是创新城乡发展的相关机制。政府方面应该从注重经济发展到注重社会公共服务,并且要确保服务的公正;由城带村,城乡在市场方面、人才方面、资源方面要尽可能互动共享,减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从设施上努力提升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设立农村的各信息服务网,做到科技养农,运用最新网络科技向农民传达他们最想了解的各种市场行情与农业新技术;对农民开展各项培训教育,让他们成为技术型治理者,适应当前现代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