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肝功能化验单解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纤维蛋白原为急性反应性蛋白,肝病伴应激状态(感染、创伤、手术等)增高。 重症肝炎、失代偿肝硬化下降,为判断肝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良好指标。 DiC或纤溶亢进下降。 DIC 临床上通常测定血小板(PC)、PT、纤维蛋白原(Fg)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为诊断DIC的过筛试验。 肝病并发DIC 实验诊断标准: ①PC低于50×109/L或进行性下降。 ② Fg低于1.0g/L或进行性下降。 ③PT延长25s以上或APTT延长10s以上。 ④3P阳性。 ⑤因子ⅧC活性低于50%(必备)。 纤维化指标 1、Ⅲ型前胶原(PC Ⅲ) Ⅲ型前胶原(PC Ⅲ)其增高反映胶原合成增加,其升高程度与炎症、坏死和纤维程度密切相关。 常见于下列疾病: 1、急性肝炎患者可轻度增高。 2、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肝硬化活动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均明显增高, 3、结缔组织疾病、肺纤维化也可升高。 正常值:0~120mg/L 2、IV型胶原 ( IV.C) IV.C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反映基底膜胶原更新率,血清中含量高低可较灵敏反映肝纤维过程,有助于肝纤维化诊断。 正常值:14.5~62mg/L 3、层粘连蛋白(LN) LN是基底膜中特有的一种非胶原性结构糖蛋白。 肝纤维化时,LN与胶原一起引起肝窦毛细血管化,从而使门脉压力升高。 LN增高的常见疾病 1、肝硬化 2、非特异性恶性肝瘤和胰腺疾病 正常值:98~133mg/L 4、透明质酸(HA) HA是一种最简单糖胺多糖,在体内由间质细胞合成,经淋巴细胞进入血循环。其浓度与肝脏损伤程度、肝纤维化活动程度相关。 HA增高常见于以下疾病: 1、慢性肝炎 2、肝硬变 3、急性肝炎(病情稳定好转后HA逐渐下降,并趋于正常) 正常值:2~100mg/L 甲胎蛋白 AFP 诊断肝癌最特异、有效的血清学检测指标,正确诊断率达70%。 AFP≥400微克/升持续4周,或≥200微克/升持续8周,并排除AFP假阳性情况,即可诊断肝癌。 肝癌的亚临床期 在症状出现前6~12个月,即可出现AFP浓度变化。 AFP检测是肝癌病情、预后及疗效判断的指标。 正常值:0~10ug/L 我国是乙肝高发地区,肝癌发病率较高,凡HBsAg(+) 男性 40岁以上 直系亲属有肝癌患者,为肝癌高危人群,其发生肝癌机率比正常人高232倍,需每3月检测AFP和B超。 下列情况之一可出现AFP假阳性 · 妊娠、睾丸和卵巢的胚胎源性肿瘤及胃癌、胰腺癌转移等。 · 慢性肝炎、活动性肝硬化、重症肝炎 ①、AFP与ALT浓度同步变化,肝病可能性较大。若ALT下降,AFP持续升高,需考虑原发性肝癌可能。 ②、重症肝炎时AFP升高明显,提示预后较好。 原发性肝癌在下列情况下可出现AFP正常: ①Ⅰ级和Ⅳ级分化的肝细胞癌; ②肝癌细胞发生坏死出血; ③肝癌癌块过小(一般少于3cm); ④肝癌细胞株不合成AFP ; ⑤纤维板层型肝癌和胆管细胞癌。 岩藻糖苷酶(AFU) 正常值 :3~40U/L 原发性肝癌AFU阳性率达80%,明显高于继发性肝癌和肝硬化。 肝 炎 系 列 一般类型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抗HBc-IgM 抗HBc-IgG HBV-DNA ALT + - + - -/+ + + 升高 临床意义:简称“大三阳” ①有传染性; ②现症肝炎。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抗HBc-IgM 抗HBc-IgG HBV-DNA ALT + - + - -/+ + + 正常 临床意义: ①简称“大三阳” ②有传染性; ③慢性HBV携带者。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抗HBc-IgM 抗HBc-IgG HBV-DNA ALT + - - + - + + 升高 临床意义:①简称“小三阳” ②有传染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