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_T 947-2014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 91. 100. 30Q 14备案号;477352014JC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JC/T_947—2014代替 JC/T 9472005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End plate for pretensioned spun concrete piles201410-14发布2015-04-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C/T 9472014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JC/T947—2005《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与JC/T947—2005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订了范围(见第1章,2005年版的第1章);修订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表示方法(见第2章,2005年版的第2章);修订了端板的定义(见3.1,2005年版的第3章);一增加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的定义(见3.2);增加了产品规格(见4.1):-增加了端板的基本尺寸(见表1和表2);修订了端板的外形结构图(见图1,2005年版的图1):修订了标记(见4.3,2005年版的4.2);一修订了端板材料(见5.1,2005年版的5.5和5.6);一修订了外观质量(见5.2,2005年版的5.3);一增加了预应力筋分布圈直径B与端板外径4和内径D的同轴度公差要求见5.3.3):增加了锻头孔直径α与预应力筋穿筋孔直径d的同轴度公差要求(见5.3.4);一增加了端板外表面表面粗横度的要求(见5.3.5);增加了端板的厚度(见5.4);修订了端板材料的试验方法(见6.1,2005年版的6.3和6.4);-增加了尺寸允许偏差的检查工具和检查方法(见表6);一增加了端板厚度的试验方法(见6.4);修订了批量和抽样(见7.2.2,2005年版的7.1.2);修订了外观质量的检验规则(见、,2005年版的、);一修订了尺寸允许偏差的检验规则(见、,2005年版的、);一增加了端板厚度的检验规则(见、7.3.4,3);修订了端板材料力学性能的检验规则(见、,2005年版的、);修订了端板材料化学成分的检验规则(见、,2005年版的、);一制除了附录A(见2005年版的附录A);删除了附录B(见2005年版的附录B)。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7)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苏州中材建筑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嘉兴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中山市毅马五金有限公司、长春市联华汽车挡圈厂、杭州临安仁达高新材料制造有限公司、上海文丽五金有限公司、国家水泥混凝土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句容毅马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广东建华管桩有限公司、浙江中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国盛特种建材有限公司、海通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天和建设材料有限公司、上海
JC/T 947—2014定,应对力学性能检验后的另一片进行复检,复检结果全部符合表4的规定,可判该批端板材料的化学成分为合格,若仍有一项及以上指标不符合表4的规定,则列该批端板材料的化学成分为不合格。对外购端板毛坏,其化学成分检测报告符合表4的规定,判该批端板材料的化学成分为合格,否则判该批端板材料的化学成分为不合格总判定靖板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外观质量、尺寸允许偏差和端板厚度全部合格时,判该批产品为合格,否则则该批为不合格。7.3型式检验7.3.1检验项目端板材料的力学性能、化学成分、外观质量、尺寸允许偏差和端板厚度。7.3.2检验条件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投产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b)当原材料、生产工艺有较大改变时:c)各规格的端板连续生产30000片或六个月内生产不足30000片时:d)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0)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f)合同规定时。7.3.3批量和抽样外观质量、尺寸允许偏差和端板厚度在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以同规格、同型号的端板连续生产5000片为一批,但在一个月内生产总数不足5000片时仍作为一批,随机抽取10片进行逐片检验。端板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在外观质量、尺寸允许偏差和端板厚度检验合格的10片产品(或同批端板毛坏)中随机抽取2片进行端板材料的力学性能检验,力学性能检验完成后,在2片中抽取1片取样进行端板材料的化学成分检验。7.3.4判定规则外观质量抽取的10片端板全部符合5.2规定,判该批外观质量为合格:有2片及以上不符合5.2规定,则则该批外观质量为不合格:有1片不符合5.2规定,应从同批产品中再抽取20片进行复验,复验产品全部符合5.2规定,可判该批外观质量为合格,若仍有1片及以上不符合5.2规定,则判该批外观质量为不合格,尺寸允许偏差间。
J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