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章 所有者权益.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7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第十一章 所有者权益 第一节 所有者权益概述 一、企业组织形式 所有者权益会计,要解决不同企业的所有者对企业应承担的风险及其享有的利益。 国际通行的作法是按企业资产经营的法律责任,把企业划分为非公司型企业和公司型企业。 (一)非公司型企业 (二)公司型企业 二、所有者权益的涵义及构成 (一)所有者权益的涵义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体现在净资产中的权益,是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 (二)所有者权益的构成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留存收益 第二节 投入资本与资本公积 一、投入资本 (一)投入资本概述 投入资本是股东或其他人提供给公司的资本 由股本(或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其中的股本或实收资本溢价)两部分构成 1.投入资本的主要法律规定 2.投入资本的分类 按投资主体分类 二、资本公积 (一)资本(或股本)溢价 1.资本溢价 投资者投入的资本中按其投资比例计算的出资额部分,应计入“实收资本”科目,大于部分应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 2.股本溢价 溢价发行下,企业发行股票取得的收入,相当于股票面值部分计入“股本”科目,超出股票面值的溢价收入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委托证券商代理发行股票而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应从溢价发行收入中扣除,企业应按扣除手续费、佣金后的数额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二)其他资本公积 1.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第三节 留存收益 一、留存收益的性质及构成 (一)留存收益的性质 是公司企业历年剩余的净收益累积而成的资本,依靠公司经营所得的盈利累积而成。 (二)留存收益的构成 盈余 公积 二、留存收益的会计处理 (一)盈余公积的会计处理 1.提取时: 借:利润分配 贷:盈余公积 2.转增资本: 借:盈余公积 贷:股本 (二)未分配利润的会计处理 利润分配的 其他明细科目 (三)弥补亏损的会计处理 1.当年出现亏损 2.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 3.以后年度税后利润弥补 三、股利分派 股利是指公司企业依据公司章程规定发放给股东的投资报酬,其实质是公司财富中属于股东收益盈余的一部分 我国《公司法》规定,税后利润提取了法定盈余公积之后,余下部分应先发放优先股股利,然后依董事会决定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再余下的部分可向普通股股东分派普通股股利。 (一)股利分派限制 1.法律上所规定的制约 2.现金支付能力的制约 3.与优先股股东的契约 4.董事会自行限制 5.股东要求与税收政策的制约 6. 国家税收政策 (二)股利分派的有关日期 1.宣告日 2.股权登记日 3.分派日 (三)股利的种类 1.现金股利 宣告派发现金股利时: 借:利润分配 贷:应付股利 2.财产股利 3.负债股利 4.股票股利 既不影响公司的资产和负债,也不影响股东权益总额。 只是股东权益内部各项目之间发生的增减变动 我国规定,实际派发股票股利时,直接按股票面值借记“利润分配”科目,贷记“股本”科目。 5.清算股利 实质是资本的返回 四、股票分割 (一)股票分割的涵义及性质 股票分割时,虽然股票股数增加面值变小,但股本的面值总额及其他股东权益,并不因之而发生任何增减变化,故不必作任何会计处理。 (二)股票分割与股票股利 五、前期损益调整 前期损益调整是指因前期损益调整项目而调整留存收益时,这类项目不列入损益表,而是直接调整留存收益期初余额。 会计核算时,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归集后,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调整本年度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股份有限公司 合伙型企业 独资型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不同企业组织形式,对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作为资本公积 分类的目的: 1.让股东和债权人知道,公司付给股东的款项是利润的分配还是投入资本的返还 2.股东用累计利润来判断管理人员的称职程度 1、性质不同 负债是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 2、权利不同 债权人享有企业资产的优先补偿权,但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 投资人享有企业的产权,具有经营管理权或委托他人代为管理的权利。 所有者权益则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拥有权。 (三)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 3、偿还不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