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分工合作的发展策略.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新技术经济——
论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分工合作的发展策略
口王鹏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不可逆转地加速向 技术、人才、信息的交流,鼓励产业上游(学术界)和产业下游(企
纵深方向发展,各国和地区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竞争又合 业界)联盟制定产业标准和产业发展决策。尤其在特有疾病(如
作的格局逐渐形成。伴随着全球范围内人才争夺、技术转移和资 SARS)、生物晶片、生物信息工程、基因治疗及中草药制剂等方
金流动的加快,海峡两岸纷纷意识到加强高科技产业分工合作的 面,两岸更应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开创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新契
重要性,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利用彼此先进技术和丰 机。
富资源,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 二、半导体产业
级,促进民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对日趋 台湾半导体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全世界集
激烈的国际竞争,两岸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理配置经济资源,不 成电路(Ic)产业价值链中最为重要的生产基地。世界前20大Ic
仅可以促进彼此科技经济的繁荣,而且可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 业者在岛内代工生产已达14家,集成电路产品已拥有世界76%
的经济差距,提高整体国际竞争力。 的市场占有率。祖国大陆半导体产业刚刚脱离萌芽期,进入成长
从技术层面看,由于台湾与世界经济接轨较早,即使大陆经
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企业对产业科技的吸收能力已大为增强,但 需求依赖进口;但在产业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加上广大的市场需
台湾的科技水平仍普遍高于祖国大陆。同时,两岸技术差距又会 求、充裕的水电基础设施,以及大量的外资投入,未来发展潜力十
因高科技产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不同而异,在祖国大陆处于新 分巨大,5—10年内有望成为全球半导体大国,2010年前将成为
兴的高科技产业,对台湾而言,可能已属成熟或衰退产业。因此, 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半导体消费地。在半导体产业分工合作
加入世贸后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高科技产业,两岸应采取不同 方面,台湾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应逐步向外转移低阶位(如
的分工与合作的发展策略。 6、8寸)的晶圆代工厂,开放半导体厂商赴祖国大陆投资,促进祖
一、生物技术产业 国大陆早曰成为全球半导体科技制造中心;同时,充分发挥优势,
近20年来,生物技术发展迅速,与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 进行良性竞争,加强岛内原已拥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如高阶
和新能源技术并列为影响未来国计民生的4大科学技术支柱,被 位(12寸)晶圆代工等,鼓励“贸易服务代替投资管理”,延揽科技
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科技。目前,海峡两岸生物技 人才及Ic设计厂商,提升产业的技术含量,重新展开半导体产业
术产业均处于萌芽期,产业在技术上几乎不存在差距。台湾早在 的下一轮生命周期。在系统单晶片(soc)、光通讯结合半导体、微
1982年就将生物技术列为8大重点科技产业,2001年又将其列机电、硅晶技术等方面,台湾可通过核心技术的强化和制定正确
入18项新兴产业,具有大量留学科技人才、灵活的风险投资公 的发展策略,与祖国大陆半导体业者积极合作,将祖国大陆视为
司、雄厚的微机电研究基础、良好的生物疾病研究成果及政策支 全球布局中的一环,以并购方式进入祖国大陆市场,实现规模经
持等优势;但存在资源有限、产品市场小、缺乏大型生物技术公司 济和跨领域技术的整合。
以及产业上、下游难以整合等劣势。祖国大陆自20世纪80年代 三、电子信息产业
起,在“863计划”和一系列科技产业发展计划的带动下,在基因 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已处于产业成熟期,1986年产值仅
研究、农业生物技术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果,但产业发展缺乏足够
的科研资金和信贷租赁担保,资本结构单一(政府出资占绝大部 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较上年下降10%,但
分),风险投资运作(退出)机制与生物技术企业相脱离,知识产权 仍有478亿美元,主机板、显示器、鼠标等产品的世券市场占有率
难以保护,国内二板市场尚未启动等。因此,两岸在生物技术产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