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蔡伦造纸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班蔡伦造纸教案
篇一:中班故事:蔡伦造纸
中班故事:蔡伦造纸
中班故事:蔡伦造纸
【活动目标】
1.乐意倾听造纸的故事。
2.知道造纸术是中国人最早发明的。
3.体验自己动手造纸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事先引导幼儿收集各种废旧纸做成纸浆。
2.准备细网筛、清水、胶水、水盆、木棒等。
3.准备教育挂图《古代造纸流程》《现代造纸流程》、蔡伦的画像等。
【活动过程】
一、提问激趣
提问:你们知道吗?纸是谁发明的?激发幼儿了解古代造纸的兴趣。
二、教师讲述故事
1.出示东汉蔡伦画像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蔡伦,记住蔡伦的名字。
2.讲述蔡伦造纸的故事。
3、提问:蔡伦是哪个年代哪国人?(东汉桂阳人)
蔡伦是用什么材料造纸的?(禇树的树皮、麻缕等)
后来又加入什么材料造纸,让纸变的更牢固,不容易撕破?(破布、;烂渔网等)
三、了解造纸术
1.出示古代造纸术的流程图,引导幼儿认识古代造纸的过程
2.出示现代造纸术的流程图,引导幼儿现代的造纸术的过程。
3、比较古代和现代造纸术过程的不同。
四、幼儿尝试自己造纸
1.教师出示《自制再生纸》的教育挂图,并进行讲解
2.提供细网筛、纸浆、等造纸工具、材料,让幼儿尝试自己造纸。、
3.教师巡回知道,提醒幼儿注意卫生,安全,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提高成功率。
4、将幼儿自制的纸放到走廊等地方晾晒。
【延伸活动】
1.让幼儿把自己造的纸和其他的纸做比较,看一看更像哪种纸。
2.把幼儿自己造的纸投放到美工区,引导幼儿利用自己造的再生纸进行绘画与制作。
3.在科学区里投放造纸工具与材料,让幼儿继续“造纸”。
4.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带幼儿去参观造纸厂,了解现代造纸工业。
篇二:音乐《蔡伦造纸》教案
中班打击乐:蔡伦造纸
杨炉凤
一、活动目标:
1. 学习顽固伴奏;
2 .尝试进行乐器三声部合奏;
3.体验参与打击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学习顽固伴奏;
活动难点:尝试进行乐器三声部合奏;
二、活动准备:打棒、铃鼓、录音机、《蔡伦造纸》的音乐等。
三、活动过程:
1、故事引导
小朋友们还记得上次,王老师给大家讲的《地球爷爷生病了》的故事吗?因为人们不爱护地球,所以地球爷爷身上的绿色皮肤越来越少了,地球爷爷的病越来越重了。恰好这时出现了一个聪明的人——蔡伦,他用废弃的破布和破网造出了纸
,帮助地球爷爷治了病。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蔡伦造纸》的故事吧。
2、语词律动
a.全体围坐,教师带领幼儿聆听儿谣并用肢体感应节拍;
b.教师带领幼儿做语词律动,熟悉语词;
3、肢体律动
a.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各种造纸动作,一边念儿谣,一边进行律动;
b.幼儿创编造纸的动作;(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表扬创编得好的小朋友,并让其他小朋友一起模仿创编得好的小朋友的动作。)
4、节奏分析
教师带领幼儿围坐成一圈,分析顽固伴奏。
5、乐器合奏
教师将全体幼儿分成三组,运用铃鼓、打棒和肢体进行乐器演奏。铃鼓:固定拍
打棒:语词节奏
肢体乐器:顽固伴奏
篇三:一年级下语文教案-蔡伦造纸1-语文A版【小学学科网】
蔡伦造纸
教学要求:
1、认读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的四大发明。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知道纸是怎样做出来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收集资料。帮助学生领悟发明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蔡伦造纸是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教学过程:
一、展示资料,导入新课
1、学生反馈自己收集的资料,说说在发明纸前,人们都把文字记载在什么地方?
2、教师展示相关的图片。
3、讨论:体会造纸的重要性。
4、板书课题。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段读课文。
3、读文思考:蔡伦是什么朝代的人?文中讲了他一件什么事?
4、指名反馈,教师小结。
三、认读生字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合作找出本课的新词。
2、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3、集体反馈,教师强调部分生字的读音。
4、学生用生字组词说句。
5、认识多音字“重”。
6、读课文,在读文中巩固生字。
四、教师小结,朗读理解
1、教师:从资料以及第一自然段的介绍,我们知道在蔡伦发明纸之前,人们把文字记载在龟甲、兽骨、竹片、木板上,一刻写不方便,二携带不方便,所以说蔡伦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是一个伟大的贡献。
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