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政策解读及运营的模式剖析.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网址:
一、充电桩政策深度解读
一、充电桩国标正式发布实施
2015年12 月28 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
在京发布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5项国家标准,新标准于2016年1月1 日
起正式实施。
电动汽车充电用接口及通信协议作为实现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的基本要素,其技术内容的
统一和规范,是保证电动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技术基础。此次5项标准修订全面
提升了充电的安全性和兼容性。
在安全性方面,新标准增加了充电接口温度监控、电子锁、绝缘监测和泄放电路等功能,
细化了直流充电车端接口安全防护措施,明确禁止不安全的充电模式应用,能够有效避免发
生人员触电、设备燃烧等事故,保证充电时对电动汽车以及使用者的安全。
在兼容性方面,交直流充电接口型式及结构与原有标准兼容,新标准修改了部分触头和
机械锁尺寸,但新旧插头插座能够相互配合,直流充电接口增加的电子锁止装置,不影响新
旧产品间的电气连接,用户仅需更新通信协议版本,即可实现新供电设备和电动汽车能够保
障基本的充电功能。
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直流接口、控制导引电路、通信协议等国家标准与美国、欧洲、日
本 并列为世界4 大直流充电接口标准,显著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充换电领域的影响力。
新标准对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为充电设施质量保证体系提供了
技术保障,确保了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避免了市场的无序发展和充电“孤岛”,
有利于降低因不兼容而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对促进电动汽车产业政策落地,增强购买使用
电动汽车消费信心将起到 积极的促进作用。
截止至2015年年底,全国已建成充换电站3600座,公共充电桩4.9万个,较2014年
底增加1.8万个,同比增速58%。
二、《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促进新能源汽车应用,有利于缓解能源与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和消费升级。
2015年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部
署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题。
(一)加速设施建设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应用逐步推进。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
经超过12 万辆。2015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共生产76223辆,销售72711辆,同比分
-
产业研究智库 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别增长2.5倍和2.4 倍。
随着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充电设施的相对缺乏更加凸显。截至2014年底,我国
建成充换电站780座,交直流充电桩3.1万个。
总体来看,建设的速度相对滞后,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短板或瓶颈之一。近
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但仍存在认识不统一、配套政
策不完善、协调推进难度大、标准规范不健全等问题。
针对充电难题,此次意见明确,坚持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按
照 “桩站先行”的要求,分类有序推进建设,确保建设规模适度超前。
在建设目标方面,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
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建立较完善的标准规范和市场
监管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充电服务市场。
国家电网公司是充电桩建设的重点企业之一,截至2014年底,其已累计建成充换电站
618座、充电桩2.4万个。下一步,国家电网将推进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及重点城市充电网络
建设,加快“四纵四横”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及京津冀鲁、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间高速公路快
充网络建设。同时,加快重点城市公共快充网络建设和完善,并为电动公交、环卫、公务等
电动汽车配套建设专用充电设施。
(二)统一充电标准
充电设施标准不统一,不仅会造成重复建设,更会影响用户体验。此次意见明确了“统
一标准、通用开放”的原则,提出要加快制修订充换电关键技术标准,并促进不同充电服务
平台互联互通,提高设施通用性和开放性。
就像原来手机充电设施一样,也都是五花八门的,大家有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