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丁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还是一种极具潜
力的新型生物燃料,被称为第二代生物燃料,在替代
汽油作为燃料方面性能优于乙醇:丁醇含有的热值
比乙醇高25%,与汽油相当;丁醇的燃点高于乙醇,
使用更安全;与乙醇相比,丁醇更易溶于汽油和柴
油,而不易溶于水;丁醇腐蚀性小,易于运输,可直接
应用于汽车而不必改造现有发动机?。
丁醇生物发酵一般是利用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wn∞渤以锄)在严格厌氧条件下进行的,其主要产物是丁醇、丙酮和乙醇,含量约为6:3:
l,简称AB或ABE发酵[2]2。ABE发酵是最古老的发
酵工业之一,曾经在生产规模上仅次于乙醇发酵。
但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化学合成丁醇的竞
争,ABE发酵工业逐渐萎缩[3-4J,其原因是发酵法的
生产成本较高。导致丁醇发酵成本高的因素有bj:
底物费用高(如淀粉)、产物浓度低(存在严重的产物
抑制作用)、产物回收费用高。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
不断加剧,以生物质为原料,采用生物发酵法生产各
种化工产品及液体燃料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将从
原料的选用,高效菌种的构建、新型发酵反应器及工
艺的应用、先进产物回收系统建立等几个方面进行
概述。
1原料的选用
1912年切姆·魏茨曼发现丙酮丁醇菌可以淀粉
为基质发酵生产丙酮、丁醇和乙醇。第一次世界大
战之后生物丁醇发酵转而利用价廉的糖蜜为原料。
随着原料价格的上涨,几乎占据生产总成本的
60%一70%,成为影响丁醇价格的重要因素,制约着
ABE发酵的经济可行性引5。丙酮丁醇菌具有宽泛的
底物谱,不仅能以己糖(葡萄糖、果糖等)和戊糖(木
糖、阿拉伯糖等)为底物,还能利用淀粉、木聚糖等多
溶剂浓度、生产率和转化率分别达25 g/L、0.6 g/(L
·h)、0.42 g/g(葡萄糖)。这表明利用木质纤维素为
原料进行丁醇发酵是可行的,具有广阔前景。
2高效菌种的构建
2.1丁醇发酵的菌种及代谢途径
长久以来人们对丙酮丁醇梭菌的分类比较模
糊。DNA杂交技术和16S rRNA测序结果表明【7],生
产丙酮、丁醇的梭菌分为2类:淀粉分解梭菌和糖化
梭菌。其中C.acetobutyliaan ATCC824和C.acetobutylicum
DSMl732是淀粉分解梭菌的代表菌株,糖
化梭菌则分为3个不同的种:C.beijerinckii
NCIMB8052、C.actobutyliazm Nl_4和C.actobutylicum
NCP P262。
丙酮丁醇梭菌分泌多种酶如口一淀粉酶、口一葡
萄糖酶、卢一淀粉酶、卢一葡萄糖酶、葡萄糖淀粉酶等,
能将多糖如淀粉、木聚糖分解成单糖[8]8。六碳糖(葡
萄糖、果糖)和五碳糖(木糖、阿拉伯糖)通过细胞膜
表面运输系统进入细胞,随后进行糖酵解和戊糖磷
酸化途径,继而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生成丁醇,其
合成如图1所示。
2.2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丁醇的生物发酵有许多内在的限制因素,如低
产物浓度、低生产率、低丁醇比率等。采用基因工程
图1 丁醇生物合成
靶向技术构建新的菌株可显著提高原始菌株的性
能,从而达到以下几个目的:提高底物的利用率,甚
至能直接以木质纤维素为降解底物;提高丁醇的产
量及获得高丁醇比溶剂;增强菌株的丁醇耐受力,来
提高丁醇的浓度等。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丁醇的产量,Mermel.
stein等[9]将带有乙酰乙酸脱羧酶基因(ado),辅酶A
转移酶(cffA/ctfB)的质粒pFNK6移入C.acetobutyti
优m ATCC824。结果菌株表现稳定,丙酮、丁醇、
乙醇产量分别提高95%、37%、90%。Christopher
等[10]将过量表达热激蛋白(groES和groEL)的质粒
转入C.∞咖6删玩m ATCC824中,构建了新的菌
株。过量表达goES和groEL的菌株产生的总溶剂
浓度与野生菌株、质粒对照菌株相比分别提高40%
和33%,并且新构建菌株的代谢活性周期比野生菌
株延长了2.5倍。
基因工程技术还可改变终产物之间的比值,提
高丁醇所占的比重,减少丙酮、乙醇等副产物的产
生,为丁醇的进一步回收提供便利。Tummala等[11]
通过过度表达乙醇/乙醛脱氢酶,并且通过反义
RNA技术抑制乙酰辅酶A转移酶(CoAT)活性,下调
乙酰辅酶A转移酶基因(ctfB)的表达,最终使得丁醇
产量增加到2.8倍。另外,在利用反义RNA技术抑
制丙酮合成途径中酶的活性时发现,乙酰辅酶A是
丙酮生物合成的限速酶,抑制乙酰辅酶A的活性可
以显著地降低丙酮的生成量【12j。虽然DNA重组技
术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能构建
出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高丁醇产量菌株,这是因为控
制丁醇合成的酶是由一系列基因来调控的,其调节
过程相当复杂。
诱变也是菌株改良的一种有效手段。过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