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雅鲁藏布江小码头分析.pptx

发布:2016-08-20约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雅鲁藏布江 小码头 By 张轲 目录 1.建筑师介绍 2.建筑的基本信息 3.建筑的风格 4.建筑的构成手法 5.建筑的空间 6.建筑的立面 7.虚实关系 8.总结 张轲 张轲,1970年出生,安徽人。1996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硕士毕业,1998年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毕业, “标准营造”建筑事务所创办人。 代表作品:联想集团研发基地的空间、室内及景观设计;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阳朔商业小街坊、成都青城山石头院;雅鲁藏布江小码头,林芝尼洋河谷游客接待站等。 曾获2011年度国际石材建筑奖、WA中国建筑优胜奖、中国建筑传媒奖。 张轲的作品不以新奇的造型博人眼球,而是摒弃一切既定的风格流派与自我标榜的具象文化符号,以一种平视的角度,探索当代建筑与传统文化之间新的契合点。 “建筑师不是魔术师,好的建筑不是变出来的,当然更不是抄出来的,是要花时间琢磨和一点一点做出来的。” ——张轲 雅鲁藏布小码头和南迦巴瓦接待站、尼洋河游客中心,这三个服务于西藏游客的项目,因为风格的一致性,而被并称为张轲的“西藏系列”。 地理位置 小码头位于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南迦巴瓦雪山脚下的派镇附 近。派镇是林芝 地区米林县的一 个村级小镇,不 仅是雅鲁藏布大 峡谷的入口,还 因其是通往全国 唯一不通公路的 墨脱县的陆路转 运站而早就成为 终极徒步旅行者的胜地。自从大峡谷被认定为世界第一大峡谷、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将其中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雪山选为“中国 最美山峰”,这里也逐渐成为普通徒步旅行者的目的地。 建筑的基本信息 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430?平方米 建筑材料:石头和松木 主要朝向:码头面向西偏北方向。 周边景观:顺着江流的方向看过去,随时可以看到峡谷背后高耸的加拉白垒和南迦巴瓦雪山。 周边道路交通:连通全国的唯一一条不通公路的墨脱县的陆路转运站 建筑的风格 由于建筑从墙面到坡道的地面,全是采自附近的石头。墙体的砌筑全部由当地工匠采用他们熟悉的方式完成,室外和室内都统一采用粗糙的石墙;门窗和室内的天花、地面 自然是用当地松木以当地 的方式在现场加工而成。 所以建筑具有浓厚的藏族 气息。 建筑的构成手法 红色圈出部分为建筑主体 方法:利用了加法原理。 构成:由两个不同大小的等腰梯形组成,两个梯形的对称轴互相垂直。再将大的等腰梯形划分成一个小的等腰梯形和一个不规则的梯形。 平面构成手法 立体构成手法 方法:利用了减法原理。 构成:从小梯形的一条腰斜切至体高的等分线,再从这条等分线的等高平行线斜切到体的底边,形成两个斜面和两个平面的建筑顶部。 建筑内部空间 内部空间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候船厅,另一部分是售票室,临时卧室。每个部分包含一个厕所。满足了候船人员的基本需求。 建筑内部采用了流动空间,保持了空间最大的交融和连续性,使空间更具生动。 建筑的外部空间 外部空间:观景台 利用建筑顶部的平面和斜面以及建筑的较高地势,加之四周美丽的山景,将外部空间打造成可以供人观赏四周风景的平台,增加了码头的生动性。 建筑的立面 西南方向 东北方向 西偏北方向 东偏南方向 虚实关系 雅鲁藏布江小码头的虚实空间比例约为1:1 虚空间包括进入小码头内部的入口和具有一定围合感的小广场。 实空间分为两部分,候车厅和售票厅。 总结 理解:设计是设计师结合地形,人文和自己的认识进行的创作。 设计特点:灵活,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美感。 设计者面对不平坦的地形,将延伸出的建筑用立墙的方式支撑,增加了建筑的整体感,同时让延伸出的建筑内部产生一种悬空的感觉。 触动点:无法一眼看穿的构成手法,自由和规律的结合,使看似无规律的建筑散发出有规律的奇妙感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