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移动通信原理》第六节gsm跟其增强移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结用户数据的存储方式(3) VLR: 存储当前本区域内激活用户的数据 静态数据 IMS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MSISDN(移动用户的ISDN号码) 动态数据 TMSI(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 LAI(位置区识别LAI ) HON(切换号码) RAND/SRES/Kc MSRN(移动用户漫游号码) MSRN包含当前VLR地址信息 * 第六章 GSM及其增强移动通信系统 * 小结用户数据的存储方式(4) AUC 静态数据 IMS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鉴权键Ki 鉴权算法A3、加密算法A8 动态数据 RAND/SRES/Kc EIR IMEI(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 * 第六章 GSM及其增强移动通信系统 * 切换 切换的基本概念 切换过程三阶段 GSM系统的切换策略 GSM系统的切换类型 * 第六章 GSM及其增强移动通信系统 * 切换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信道切换? 当前正在通信的移动台与服务基站之间的链路转移到另一个新基站的过程。 切换引起的原因: 信号的强度或质量下降到系统规定的参数以下。 由于某小区业务信道容量全被或几乎全被占用。 如何切换? 识别新小区,分配给移动台在新小区的语音信道和控制信道。 切换的目标 切换次数和中断次数最小 无明显干扰的快速通话转接 * 切换过程三阶段 (1) 测量和目标小区确定 测量通信质量和信号强度 (2) 切换触发 按照一定的准则触发切换 (3) 切换执行 硬切换、软切换 * 切换触发准则 具有滞后余量和门限规定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 * Th1 h(滞后余量) 移动台 ? 基站1的信号强度 基站1 基站2 基站2的信号强度 Th2 Th3 B A C D 硬切换与软切换 硬切换: 新的连接建立前,先中断旧的连接。例如GSM系统。 软切换: 指既维持旧的连接,又同时建立新的连接。例如CDMA系统。 * 第六章 GSM及其增强移动通信系统 * 软切换过程 * 第六章 GSM及其增强移动通信系统 * GSM系统的切换策略 移动台辅助的切换 移动台对不同基站的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进行测量后,以每秒两次的速率将测量结果报告给基站 网络评估测量参数,决定移动台是否切换。 优点:网络参与切换管理,灵活性高。 切换触发准则 采用了具有滞后余量和门限规定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防止乒乓效应。 硬切换技术 在切换过程中会发生短时中断。 * 第六章 GSM及其增强移动通信系统 * GSM系统的切换类型 1: 小区内切换 * 1 2 3 4 5 2: BSC内切换 3: MSC内切换 4: MSC间切换 5: 网络间切换 不同MSC间的切换示意 * ①无线测量 ①无线测量 ②汇报结果 ③切换请求 ③ ④建立通信链路 ④无线信道确认 ⑤发送切换命令 ⑥切换完成 ⑥切换完成 ⑦释放原TCH ⑥切换完成 不同MSC间的切换流程 MS在从基站区1向基站区2移动的过程中,不断测量周围小区的BTS的信号强度及占用TCH的信号强度和传输质量; MS将测量结果发送给BTS1,BTS1再把结果给BSC1; BSC1根据测量信息对周围小区比较排队,决定是否切换;若决定需要切换,向MSC1发送切换请求,MSC1再向MSC2发送切换请求; MSC2负责建立与BSC2和BTS2的链路连接,并且MSC2向MSC1回送无线信道确认。根据越局切换号码HON,MSC1和MSC2之间建立通信链路; MSC1向MS发送切换命令,MS切换到已准备好的基站区2的TCH频率上; MS向BTS2发出切换完成消息,由BSC2向MSC2、MSC2向MSC1发送切换完成消息; MSC1控制BSC1和BTS1释放原TCH。 * 第六章内容 6.1 GSM系统的业务及其特征 6.2 GSM系统的结构 6.3 GSM系统的信道 6.4 GSM的无线数字传输 6.6 GSM系统的接续和移动性管理 6.7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第六章 GSM及其增强移动通信系统 * * 6.7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本节需要解决的问题 Why?(为什么要有GPRS?) What?(GPRS是什么?) How?(GPRS的特点?) * 第六章 GSM及其增强移动通信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