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卷]安徽省合肥八中等2014届高三上学期联考(二)生物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安徽省合肥八中等2014届高三上学期联考(二)生物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钟。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物质或结构中含有糖类的是( )
①腺苷 ②细胞膜 ③核糖体④多肽⑤染色体 ⑥细胞骨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⑤⑥ D.②③④⑥
2.下列是自然界中一些生物细胞的模式图,选择关于这些细胞的正确叙述( )
A.甲所示的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细胞结构只有线粒体
B.乙所示的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发生吸水涨破
C.丙所示的细胞是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产者
D.甲细胞中的中心体和乙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均是在细胞增殖时能发挥重要功能的细胞器
3.下列关于酶与ATP的正确说法是( )
A.ATP的合成需要酶,但酶的合成不需要ATP
B.基因表达过程需要酶和ATP参与
C.ATP合成所需要的能量可以来自光能、丙酮酸的氧化分解、蛋白质的水解等
D.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少部分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4.詹姆斯·罗斯曼(JamesE.Rothman)假设膜融合的特异性是由SNARE提供的:囊泡和其靶膜上都存在自身的SNARE,只有二者相互识别并特异性结合后方可实现囊泡和靶膜的融合。他韵实验室主要以哺乳动物细胞为研究材料,着重阐明了这个特殊的蛋白质复合物SNARE在囊泡锚定和融合中的作用机制,并以此荣获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
A.SNARE可能是位于生物膜上的识别蛋白
B.囊泡和靶膜的识别并特异性结合表明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上述分子机制说明准确的信息传递保证了细胞代谢的有序性
D.细胞中能形成囊泡的细胞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等
5.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可用苏丹红代替龙胆紫溶液为染色体染色
B.观察到分裂中期的细胞核内染色体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C.该实验的操作过程包括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压片→观察
D.质量分数为15%盐酸和质量分数为95%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6.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可诱导其靶细胞发生凋亡
B.个体衰老会出现“老年斑”和遗传病白化病的都是由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的
C.癌细胞的形成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人的造血干细胞和成熟红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能出现周期性变化
7.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A.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例接近l:2:l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D.若遗传因子位子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8.玉米体内的D与d、S与s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玉米杂交,子代基因型及所占比例为1DDSS:2DDSs:lDDss:lDdSS:2DdSs:lDdss。这两种玉米的基因型是( )
A.DDSS×DDSs B.DdSs×DdSs C.DdSS×DDSs D.DdSs×DDSs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和蛋白质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
11.核苷酸可通过脱水形成多核苷酸,脱水后一个核苷酸的磷酸基团与下一个单体的糖相连,结果在多核苷酸中形成了一个糖-磷酸主链(如右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糖-磷酸主链的组成元素有C、H、O、N、P
B.合成该图化合物时,需脱去5分子水
C.图中的一个磷酸基团可与一个或两个五碳糖相连
D.连接磷酸基团与五碳糖的化学键是解旋酶作用的位点
12.下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的模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C.该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不含同源染色体
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不一定是两个精细胞
13.上图分别表示对几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