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湖九龙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碧湖九龙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工程项目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
1.1.1 项目名称
碧湖九龙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工程项目
1.1.2 项目承办单位
丽水碧湖镇城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1.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台州中兴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2 项目服务对象
本工程服务的对象包括碧湖镇。九龙等周临近的村庄。
1.3 研究结果概要
1.3.1 设计内容与规模
本项目工程为莲都区碧湖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工程以收集和转运九龙等临周村生活垃圾、保护环境为主要目的。处理的对象为:碧湖镇九龙等临周村生活垃圾,不包括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并严禁混入任何有害、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险固体废弃物。
根据本工程的服务对象碧湖镇镇、九龙等临周村人口预测及垃圾产生量预测数据。
1.3.2 环境保护
本项目在建设运行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对可能产生的污染因素均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1.3.3 劳动定员
本项目利用原有人员,不用新增劳动定员。
1.3.4 建设进度
项目建设期为3个月,为加快建设进度,缩短建设工期,各阶段工作应尽量提前进行,允许有一定程度交叉。
1.3.5 工程投资
项目总投资74万元,所需资金由项目承办单位自筹解决。
1.3.6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 目 单 位 数 值 备注 规划用地面积 m2 450 建筑占地面积 m2 128.40 总建筑面积 128.40 绿地面积 135 容积率 建筑密度 28.5 绿地率 30
1.3.7 结论
本工程采用小型压缩式转运站对碧湖镇九龙等临周村生活垃圾进行收集运输,总投资74万元。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和浙江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通过改善乡镇的环境卫生,可有效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同时也减轻垃圾对河流水系的污染,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3.8 建议
1、尽快完善转运站的工程地质的详勘工作,以便开展下一步工作;
2、组织有关部门对各乡镇的生活垃圾成份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包括不同季节,不同地带的调查分析),为设计阶段最终确定垃圾综合利用方案提供依据;
3、城市垃圾清运系统尽快将建筑垃圾和生活分装运输,以便于运送至填埋场填埋处置时可为填埋场提供覆盖土源;
4、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是社会公益事业,其运行初期管理需要政府部门的权利支持;同时,依据国家有关政策,适时制定垃圾收费制度,是垃圾转运填埋的运作逐步走上自我维持、良性发展的循环。
5、着手制定垃圾分类收集的产业政策,为垃圾的源头减量和综合利用打下创造条件。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2.1 项目建设背景
碧湖镇史称“西乡”,据史料记载,碧湖镇附近原有白湖、赤湖、何湖、李湖、吴湖、郑湖、汤湖等沿江连片,常年积水,碧波荡漾,故名碧湖。碧湖位于莲都区西南部,北纬28o20’,东经119o 47’,距市区20公里,处于瓯江中游,“两龙”高速在镇区南部设有出入口,南通福建,北上衢州,东与水阁街道、青田县章村乡交界,南与大港头镇毗邻,西与松阳县裕溪乡相连,北与联城街道、丽新乡相接,丽龙与龙(游)丽两条公路交汇处,庆元、龙泉、云和、景宁、松阳、遂昌6县市至丽水市区的必经之路。碧湖镇平原山区分布明显,地势东南、东北两处较高,为丘陵低山,中间为我市三大平原之一--碧湖平原。瓯江大溪贯穿碧湖平原,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通济堰位于平原上游,水利发达,土地肥沃,是丽水的产粮基地,素有“处州粮仓”之称。碧湖水运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的经济繁华之地,是丽水,宣平、松阳、云和、青田一带的集贸中心,至今仍保持“邑西都会”之美誉。
现碧湖镇由原新合乡、石牛乡、平原乡、联合乡撤并入碧湖镇,2012年底,碧湖镇和高溪乡撤合并,合并后镇域总面积219.57平方公里,辖74个村,三个居委会,593个村民小组,户籍总人口5.78万人,是莲都区第一大镇。
2.3 自然条件
2.3.1 气候条件
自然条件
(1)地理环境
本项目地址所在的丽水市碧湖镇,位于丽水市区西南部,北纬28°20′,东经119°47′,处于瓯江中游,丽(水)龙(泉)与龙(游)丽(水)两条公路交汇处。庆元、龙泉、云和、景宁、遂昌、松阳6县(市)至丽水市区的必经之路,距市区,东靠青田县章村乡,南与大港头隔江相望,西接高溪乡和松阳县裕溪乡,北连联城镇,东北角和水阁街道办事处隔江为邻。碧湖盆地,海拔65米,起伏2米左右,四周环山傍水。全镇总面积133.22平方公里,耕地公顷。
地形地貌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较为平坦,瓯江(大溪)贯穿全境,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代水利工程——通济堰位于碧湖盆地上游。水利发达、土地肥沃,是丽水市的产粮基地,素有“处州粮仓”之称。交通便利,经济繁荣,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