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上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史晓云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 “四个学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核心内容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1.学会求知,即不仅要要掌握学过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掌握如何通过学习获取更新知识的能力。 2.学会做事,即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应用所学知识和职业技能做好工作。 3.学会共同生活,即生活技能培训,培养人在各种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和参与能力。 4.学会生存,以适应和改善自己的环境。这种能力是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如何面对激烈的竞争、如何面对可能的失业、如何更好地生存,也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培养具有的特殊性在于,它更多地是关注对学生意志、品质、生活态度的培养。 这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的关健。 就 业 问 题 “就业难”与“用工荒” “年薪10万招熟练技工”,大学毕业生却愿意“零薪酬”就业。 职业教育教学定位 .以职业为本位,培养准入就业的技能人才; .以应会实操教学为主,应知理论教学为辅; .以岗位能力作为模块,做到四个对接:知识和技能,技能和动作,动作和标准,标准和效果。 思考几个问题 学情的问题-----不关注学情 不备学生 目标的问题-----目标定位不准确或不明确 不明确要要教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效果的问题-----达标状况不好 教过了与教好了 交流内容 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要求、教学内容、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遵循科学教学理论,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形成最佳教学方案的过程。 一、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 “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训练”的新型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贴近岗位——即学习内容选取与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相关 教学环境贴近就业环境——尽可能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 教学方法——基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行动导向、任务导向教学法 文化课与专业基础课程:理论相对系统、实践相对不系统 专业课程:实践相对系统、理论相对不系统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教材分析 1.大纲要求:掌握工作表中行、列、单元格的插入、删除,行高和列宽调整,单元格的复制、移动、粘贴等基本操作(本节选取)以及工作簿的复制和移动等操作。 2.本节课的内容及地位:本节课选用的是高教版中职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XP+Office 2003)》的第五章第 2节《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Excel是本课程的重要章节。而本节是本章内容的基础和重点,它不仅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技能,而且是学习后续内容的基础。 3.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工作表中行、列、单元格的编辑 教学难点: 单元格在移动时的两种不同方式:插入和覆盖 《会计账簿》教材分析 会计账簿是《基础会计》第七章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设置和登记日记账、总账和明细账,错账的更正方法,账簿的结账及对账等会计技能。该内容实践操作性强,是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掌握的技能,同时又是本书的重点章节。讲解过程中,将结账及对账调整放到最后。为完成本章的教学,准备利用6课时完成。 《计算机原理》 《第三章 运算方法与运算器》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讨论定点数的各种运算方法,溢出的判别法以及各种方法实现的典型电路,要求:掌握定点补码加法运算与减法运算的方法;理解溢出的概念和检测方法;掌握基本二进制数运算及加/减法电路;了解定点运算器的组成和基本结构;掌握各种移位操作的概念和移位的计算。 本单元在教材中处于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对学生理解计算机的电路结构是如何产生的提供了最基础的模型,为后续学习存储系统,中央处理器等提供了电路结构的产生与原理理解的基础。 在使用教材上,⑴在“定点加/减法运算”中,利用保留教材中的运算规则,忽略对规则的证明,而把证明的例子作为例题与练习讲解,再补充书中没有涉及的定点小数相应的加减法运算练习。⑵在“溢出”的学习中,保留其中概念部分与符号表示,不进行大量的证明活动,而是通过实例直接说明并给出判断的规则方法,并让学生养成先判断是否溢出,再决定计算的思考方式。⑶在“基本二进制数的运算及其加/减法电路”中,其本使作教材中的内容,补充了电路的模拟实现,去掉了不必要的练习与证明过程。⑷在“定点运算器的组成和结构”中,以教材为基础,删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