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泥行业转型 升级技术路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广东省水泥行业转型升级技术路线
和行动计划(2016-2018年)
水泥工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虽然资源和能源消耗大,但也对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消纳贡献大。近年来,水泥行业正面临低增长、低效益和能源、资源、环境高约束的发展形势。为进一步加快我省水泥行业转型升级步伐,现提出2016-2018年全省水泥行业转型升级技术路线和行动计划。
一、行业现状
我省是水泥生产和消费大省。2015年,全省水泥生产企业169家,其中水泥粉磨站116家,水泥熟料生产企业53家。全省水泥产量、熟料产量分别为1.45亿吨和8050万吨,均居全国第四位;水泥市场消费量为1.53亿吨,其中外省购进水泥1070万吨、水泥熟料790万吨。
(一)比较优势。
1. 工艺技术处于国内先进行列。近10年来,全省累计淘汰落后产能9630万吨,落后生产工艺水泥全部淘汰退出。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工艺产能达99%,其中日产熟料4000吨以上规模的产能占78%,技术水平处于全国先进行列。
2.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全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从2010年的102 kgce/t下降到2015年的90kgce/t,其中50%的企业达到了国内88kgce/t的先进水平。主要污染物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均达到国家标准限值规定。
3. 产业集中度相对较高。全省水泥熟料企业平均产量134万吨,居全国第四位。水泥熟料产能500万吨以上水泥熟料企业(集团)6家,占总产能67%。水泥企业数比2005年减少近70%,水泥熟料企业平均产量提高5.8倍。
4. 产业布局渐趋合理。目前已基本形成粤北、粤西、粤东三大水泥熟料生产基地,水泥熟料产能占全省总量的93%,珠三角地区水泥粉磨站产能约占全省的50%,形成了生产基地与成品加工有效衔接的良好格局。
(二)存在问题。
1. 生产线智能化程度低。水泥生产智能化操作与控制、水泥窑炉计算机仿真与软测量、水泥企业化验室自动化运行与智能操作、工业机器人、物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仍相对落后。
2. 能耗与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关键工艺设备效率相对较低,全行业平均可比水泥综合能耗90kgce/t,与先进水平相比差距约3个百分点,小规模的水泥生产线能耗差距达6个百分点,有20%的生产线能耗仍超过国家标准规定。
3. 粉磨站生产工艺水平偏低。全省水泥粉磨站占水泥生产企业总数的68.6%,相当一部分是淘汰落后机立窑生产线转型的粉磨站,生产设备及设施相对简陋。其中配置先进预粉碎(辊压机)设备粉磨系统的仅占48.6%。
4. 协同处置废弃物进展缓慢。目前国际上废弃物代替自然矿物资源替代率达50%,而我省全行业吨水泥废弃物利用率仅为25%。全省仅5家企业具备协同处置废弃物功能,其中阳春海螺和恩平华新2家企业配套了垃圾处理设备,但尚未运营。
二、行动目标
到2018年底,全省水泥行业产业、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技术水平、智能化水平、能耗水平、协同处置城乡废弃物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主要目标:
(一)产业、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亿吨以内,粤东、粤西和粤北三大水泥生产基地产能占全省的95%以上,熟料产能1000万吨以上的大型水泥企业集团6家以上。高品质和专用水泥新品种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品差异化和附加值水平居全国前列。
(二)工艺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关键工艺技术设备应用加快,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达100%。日产4000吨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占总数的80%以上。70%以上的水泥粉磨站配置先进的粉磨系统。
(三)生产智能化程度取得新突破。10%以上的水泥生产线在生产智能化操作与控制优化、水泥窑炉计算机仿真与软测量、企业化验室自动化运行与机器人操作等技术应用上有新的突破。
(四)节能减排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行业主要产品平均能耗指标达国内先进水平,新建或改建生产线能耗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烟粉尘、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在2015年排放量以下,污染物排放优于国家标准规定要求。10%以上的水泥窑配套协同处置城乡废弃物。
三、技术路线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战略的总体部署,强化创新驱动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通过“两改造两提升”(即关键工艺技术装备改造和智能化改造、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水平提升),提升关键工序和装备的效率,提升产业、产品结构和技术水平,助推行业转型升级。
(一)关键工艺技术装备改造。
1. 熟料烧成系统。一是选取换热效率和分解效率高的预热器和预分解炉,如喷腾分解炉与高效低阻预热器相结合、六级预热器预分解炉系统和高固气比水泥悬浮煅烧新工艺等,提高热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二是应用两支承短回转窑减少散热损失,达到节能效果;三是更换高性能大推力燃烧器,减少一次风量以节省热能;四是应用第四代无漏料冷却机,提高热回收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