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ct成像技术胸部ct成技术像技术.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冠状动脉CT扫描技术 适应证: ·冠状动脉疾患的筛选:对临床症状表现为不典型 胸痛,或典型缺血性心绞痛症状,或心电图异常 的患者; ·各种血管重建术的术前定位:如经皮腔内血管成 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前,可 明确病变的位置和范围,观察其与周围结构的关 系; ·术后复查:用于PTCA及CABG等术后复查,冠状动 脉内支架术后对支架通畅情况的评价,冠脉搭桥 术后血管通畅程度的评价; ·其他方面: ①其他非冠心病的心脏手术及瓣膜置换术前了解 心脏的功能情况,排除冠状动脉狭窄性疾患; ②心脏梗死患者稳定期的复查,了解冠状动脉解 剖情况及受损害的血管数目,判断预后,指导 治疗; ③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前行CT冠状动脉造影,可 以起到预警作用,减少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操 作的危险性。 禁忌证: ·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 ·含碘对比剂过敏 扫描前准备 ①心率控制:患者心率通常以控制在65次/分左右为 宜,对于基础心率过快的患者可使用β 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倍他洛克)等 药物,于检查前口服12.5~50mg,使心 率下降后再进行检查。 ②呼吸训练:检查前训练患者做深吸气、屏气及呼气 动作,在扫描过程中保持屏气不动。 ③安装心电图电极:冠状动脉CT扫描需与心电门控相 结合,可获得清晰可靠的冠状动 脉图像。 ④建立静脉注射对比剂通路。 ⑤其他准备:(同心脏CT检查) 检查技术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头先进,两臂上举抱头,身体 置于床面正中,侧面定位线对准人体正中 冠状面,体轴中心线偏左侧,使心脏尽量 位于扫描区域的中心。 ·定位片:①获取胸部前后及侧位片。 ②扫描条件: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mA。 ·扫描范围:从气管隆突下1cm到心脏膈面下方,怀疑 冠状动脉异位起源或者冠状动脉-肺动脉 漏时,应向上扩大扫描范围;冠状动脉搭 桥术后复查者自锁骨下缘至心脏膈面下方; 胸痛三联征(胸痛、呼吸困难、咳血)检 查者自主动脉弓至心脏膈面下方。 ·扫描基线:冠状动脉CTA为气管隆突下;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复查为锁骨下缘; 胸痛三联征检查为主动脉弓。 ·对比剂:非离子型对比剂 ﹡浓度:≥300mgI/ml ﹡剂量:1~1.5ml/kg体重(最大剂量不超过100ml) ﹡注射速度:3.5~4.0ml/s ﹡生理盐水:40ml(可选) (加用生理盐水的目的是既可减少对比剂用量,也可避免上腔 静脉内高密度对比剂伪影对冠状动脉影像的干扰) ·扫描延迟时间:使用自动触发模式或测量感兴趣区模 式(MROI)确定。 ①团注测试:在主动脉根部层面设置一圆形兴趣区进 行小剂量试验,3.5~4.0ml/s,总量20ml,肘静脉 注药后延时8~12s开始扫描,根据记录的时间-密度 峰值曲线时间,在此基础上增加3~5秒,作为冠状动 脉增强扫描的延迟时间。无团注测试时的实际延迟 时间一般为23~30秒(团注速率在3.5~4.0ml/s时)。 ②团注追踪:在主动脉根部层面设置一圆形兴趣区, 按实际扫描检查的注射速率3.5~4.0ml/s同时开始 注射和团注追踪扫描,扫描启动阈值120~130Hu, 追踪扫描开始延迟时间8~20秒(追踪扫描延迟时间 的时间取决于团注的速率)。 ·电子束CT检查技术 ①单层容积扫描:使用心电门控采集图像,层厚1.5~ 3mm,平扫可显示有无冠状动脉钙化,增强扫描可观 察冠状动脉有无狭窄及梗阻等情况。 ②电影扫描:使用心电门控采集图像,层厚7mm,对比 剂用量一般45~55ml,流速2.5~4ml/s。可用于心 脏大血管解剖结构分析及心功能分析。 ③血流序列扫描:使用心电门控采集图像,层厚7mm, 对比剂
显示全部